漢書·灌夫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書·灌夫傳出自於《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1]
原文
灌將軍夫者字仲孺,潁陰人也。父張孟,嘗為潁陰侯灌嬰舍人,得幸,因進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吳、楚反時,潁陰侯灌何為將軍,屬太尉,請孟為校尉。夫以千人與父俱。孟年老,潁陰侯強請之,鬱郁不得意,故戰常陷堅,遂死吳軍中。漢法,父子俱,有死事,得與喪歸,夫不肯隨喪歸。奮曰:「願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仇!」於是夫被甲持戟,募軍中壯士所善願從者數十人。及出壁門,莫敢前。獨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下,所殺傷數十人。不得前,復還走漢壁,亡其奴,獨與一騎歸。夫身中大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創少瘳,又復請將軍曰:「吾益知吳壁曲折,請復往。」將軍壯而義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吳軍破,夫以此名聞天下。 潁陰侯言夫夫為郎中將數歲坐法去家居長安中諸公莫不稱由是復為代相。
武帝即位,以為淮陽天下郊,勁兵處,故徙夫為淮陽太守。入為太僕。二年,夫與長樂衛尉竇甫飲,夫醉,搏甫。甫,竇太后昆弟。上恐太后誅夫,徒夫為燕相。數歲,坐法免,家居長安。
夫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貴戚諸勢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貧賤,尤益禮敬,與鈞。稠人廣眾,薦寵下輩。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諸所與交通,無非豪桀大猾。家累數千萬,食客日數十百人。波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潁川。潁川兒歌之曰:「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譯文
將軍灌夫字仲孺,是潁陰人。灌夫的父親是張孟,曾經做過潁陰侯灌嬰的家臣,受到灌嬰的寵信,便推薦他,官至二千石級,所以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吳楚叛亂時,潁陰侯灌嬰擔任將軍,是太尉周亞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薦灌孟擔任校尉。灌夫帶領一千人與父親一起從軍。灌孟年紀已經老了,潁陰侯勉強推薦他,所以灌孟鬱郁不得志,每逢作戰時,常常攻擊叛軍的堅固的陣地,因而戰死在吳軍中。按照當時軍法的規定,父子一起從軍參戰,有一個為國戰死,未死者可以護送靈柩回來。但灌夫不肯隨同父親的靈柩回去。
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斬取吳王或者吳國將軍的頭,以替父親報仇。」於是灌夫披上鎧甲,手拿戈戟,召集了軍中與他素來有交情又願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幾十個人。等到走出軍門,沒有人敢再前進。只有兩人和灌夫屬下的奴隸共十多個騎兵飛奔沖入吳軍中,一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殺傷吳軍幾十人。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又飛馬返回漢軍營地,所帶去的奴隸全都戰死了,只是他和另一人一馬回來。灌夫身上受重創十多處,恰好有名貴的良藥,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創傷稍稍好轉,又向將軍請求說:「我現在更加了解吳軍營壘中路徑曲折,請您讓我再前去。」將軍認為他勇敢而有義氣,恐怕灌夫戰死,便向太尉報告,太尉召見他並堅決地阻止了他。等到吳軍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聞天下。
潁陰侯把灌夫的情況向漢景帝匯報了,灌夫擔任了中郎將。過了幾個年,因為犯法而丟了官,在長安安了家,長安城中的許多顯貴沒有不稱讚他的。於是,灌夫又重新擔任代國國相。
武帝即位,認為淮陽是天下的交通樞紐,是強大的兵力駐紮的地方,因此調任灌夫擔任淮陽太守。把灌夫內調為太僕。(建元)二年,灌夫與長樂衛尉竇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竇甫。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皇上恐怕竇太后殺灌夫,調派他擔任了燕國國相。幾年以後,又因犯法丟官,閒居在長安家中。
灌夫為人剛強直爽,好發酒瘋,不喜歡當面奉承人。對皇親國戚及有勢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一定要想辦法去凌辱他們;對地位在自己之下的士人,越是貧賤的,就更加用尊禮恭敬他們,跟他們平等相待。在大庭廣眾之中,推薦誇獎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們也因此而推重他。
灌夫不喜歡文章經學,愛打抱不平,已經答應了別人的事,一定辦到,那些和他交往的人,無不是傑出人士或大奸巨猾。灌夫家中職累的資產有幾千萬,每天的食客就有幾十近百人。池塘田園遍布潁川,他的宗族和門客為了擴張權勢和利益,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潁川的兒童於是作歌唱道:「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2]
作者簡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