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晉熙老街(安宜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永恆的晉熙老街》是中國當代作家安宜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永恆的晉熙老街
如果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麼歷經歲月侵蝕,依然留存於繁華街頭、鬧市背後淡定沉默着的老街,就是經典的老歌。老城晉熙,就是這些老歌中一首經典的曲子。
偶爾投眸駐足,那曲曲絕唱便如潺潺溪流一般,從遙遠的從前緩緩淌來,瞬間,這條老街悠遠的記憶驟然清晰。而遊走老街,竟仿佛置身於歷史的時光走廊之中,使人們回到了那個曾經繁華的年代。
雨後的空氣特別清新,陽光自然而柔和。漫步在晉熙老街,古樸的氣息撲鼻而來。映入眼帘的,除了少數新建的樓房,大部分是格局相似的磚瓦房,整齊地分落在街道的兩旁,戶戶相挨,瓦瓦相連,渾然一體。牆壁上斑駁陸離的痕跡訴說着年代的久遠,布滿蟲眼的厚厚的木板門見證着歲月的滄桑,而精雕細刻那突出的牆頭垛則昭顯着曾經的繁榮。
我聽說過川中有座古鎮曰「閬中」,也曾見過有人描述那座古鎮在雨季會奏出美妙動人的樂曲。也聽說過江南烏鎮在春雨時節的古樸美景。但我還是有些為這晉熙古鎮而鳴不平,我遐想,如果在下雨的時候,尤其是在春雨綿綿的季節前來晉熙。也許還能真正聆聽雨滴敲擊碧瓦,和着雨水從這連成一線的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的那種悠揚悅耳的樂曲;也許還能見到,原來江北古鎮晉熙,也會有手執油紙傘身着旗袍的「丁香姑娘」——我想這絕不遜色於「閬中」和「烏鎮」!
老街的靜謐,仿佛一切都在按老掛鐘的節奏,在滴答、滴答……行走其間,仿佛被城關醫院(現晉熙鎮衛生院)里「大教堂」唱詩的聲音而吸引,忽略了老街出口與新建街道匯合處那種喧囂。「狀元街」雖已面貌全非,但經過修飾的臨街牌坊,似乎還在炫耀着晉熙古鎮厚重文化的輝煌!
顧家街里有一條梨子弄,聽說,當年「長毛」是從太平街進城的,走的時候還帶走了人家漂亮的姑娘、媳婦。「塘坊街」應該是過去的「糖坊街」,聽說是原來有一家「聶家糖坊」,據說凡是糖坊里的姑娘,因為長期與糖食打交道,到四五十歲的時候,滿口就沒有幾顆好牙齒的,但如今所見到的這些從「糖坊街」走出來的中年婦女,各個都是玉齒潔白。
曾經讓人陶醉的「太湖特曲、糯米封缸」也已經離我們遠去,成為一段甜蜜的記憶,只剩下凋零的廠房大門樓和風蝕的招牌以及斑駁的青磚牆壁;曾經是太湖最好的旅社,如同它那大門頭上的招牌,已黯然失色風光不再;食品廠里不再傳出誘人的餅香,看着獨守蒼老得不能在蒼老的小店老人;堅守着小銅爐裹銅煙袋製作銅質器皿的老師傅,我駐足良久,不舍離去。
那位年近九旬的裹着三寸金蓮的老太太,用一種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們這些陌生的面孔,趕緊收藏起那黃煙袋,竭力逃避着我的照相機鏡頭,閃爍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種對我們的極大不信任!還是同行的一位年輕女士,以一種女性特有的溝通方式,才得以打開老人家的話匣子——那地道的太湖方言,讓我們聽了,好像在欣賞着一首純粹的民歌,儘管不懂這些歌詞,但從老人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晉熙老城的風雨歲月,都融進了歌詞之中。
老城註定逃避不了將被改變的現實,但那街、那人已經被深深烙在了人們的記憶里。仿佛只有那些黃煙袋、水煙筒、黃煙筒缽、黃煙盒,以及那條長長的青石板路面,還在續說着老城故事。
如今,在現代化的新城包圍中,晉熙老城,你還能堅守多久?
作者簡介
喬東生(筆名安宜生),安徽安慶人。退伍軍人、退休村醫,業餘作家(安慶市作協會員)。本世紀初始練文字,陸續有散文、短篇小說等散見於國內一些紙媒及網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