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和鎮後埔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和鎮後埔村是明、清屬十三都,民國33年(1944年)屬至善鄉杏山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彭田鄉;1959年屬龍湖公社割山大隊;1961年劃屬永和公社後埔大隊;1984年改永和鎮後埔村委會。[1]

中文名稱:後埔村

行政區類別:村

所屬地區:福建省

電話區號:+86 (0)595

郵政區碼:362251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永和鎮政府駐地東北2.6公里

人 口:1850人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火車站:晉江動車站

車牌代碼:閩C

地名含義

因村坐落于山埔之後,故名「後埔」。

歷史沿革

明、清屬十三都,民國33年(1944年)屬至善鄉杏山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彭田鄉;1959年屬龍湖公社割山大隊;1961年劃屬永和公社後埔大隊;1984年改永和鎮後埔村委會。

交通位置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永和鎮政府駐地東北2.6公里,靈秀山南麓,界石獅市,簡易公路連接石獅至東石公路。

村落概況

轄後埔、塘仔頭2個自然村,村委會設後埔,450戶,1850人,村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600畝(水田100畝,農地500畝)。農作物有甘薯、花生、水稻、大豆,礦產有花崗岩。境內山峰有靈秀山。有小學。

下屬單位

老年協會、計生協會、治安大隊。

歷史人文

後埔開族始祖林孟明於唐代自莆田定莊遷至鶴山(後埔)定居,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已歷二十八代,繁衍全族四千多人。明代正德年間,林添中進士,任山東省臨清為司訓,居官恬淡,不善逢迎,澹泊明志,士林祖為楷模;清代嘉慶年間,林大章中舉人,工詩文、精書法,求墨者甚多,我縣東門外石坊(省級保護文物)石雕精細,譽滿神洲,實為美哉!然該石坊之匾額「兜樂病善好施」四個字蒼勁有力顯得更美,過住行人讚不絕口,此乃林大章所書;清末民初間,林棟材(人稱後埔材)在福州大做木材、房地產、保險業、錢莊等生意,成為名揚省垣巨富;新中國建立後,致身青雲及文人軼事高亦大有人在,林系美國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協和醫院任職,著書甚多,爾後,任天津市政協副主席。

建築景觀

後埔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築二十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觀資源尤其豐富。特別是林氏大宗祠,規模之大,遠近聞名,大樑柱、大廳堂(四廳)、大天井(三個)大邊石。建築占地面積三千多平方米,逐級而建,四座相聯,實為壯觀,可謂全縣姓氏宗祠之首,列入縣級文物保護,歷經六百餘年,保留完好,令人讚嘆不已。此外,還有「後埔材」和林的故居,「三雕」景觀絕妙,工藝高超,令人流連忘返;唐時建的清泉亭和觀音山寺名勝古蹟,聞名遐邇。

現在,後埔民居建築很特色,大馬路兩旁房屋挨着房屋,形成長龍,人稱「五里街」。

物產經濟

後埔村地處木蘭溪上游,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蔣隔水庫和國家投資44億元的蓄能抽水電站均建於此。此地氣候宜人,雨量充沛,適合農林、魚、茶、果等生產,鰻魚場隨需可見,茶和果滿山坡,林和竹滿頭。特別是名優果文旦柚,是後埔村的經濟支柱產業。

視頻

實拍:晉江永和鎮上宅村 誠齋文化節 盛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