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從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從鎮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地處黎平縣城南部,東連順化瑤族鄉,南鄰肇興鄉,西接岩洞鎮和雙江鄉,北界中潮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42千米。總面積157.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永從鎮戶籍人口18899人。

唐置唐林州。1992年,三龍鄉、頓洞鄉、永從鄉合併為新的永從鄉,駐地永從。 2015年12月8日,撤銷永從鄉,設置永從鎮,撤鄉設鎮後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20年6月,永從鎮轄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永從村。

2011年,永從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 截至2019年末,永從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1]

歷史沿革

唐置唐林州。

宋置從州、永州。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置蠻夷福祿長官司。

元置福祿永從軍民長官司。

明正統七年(1442年),置永從縣,為治地。

民國三十年(1941年),撒永從縣,城改設永從鎮,屬黎平縣。

1950年,永從為第五區駐地。

1953年,第五區駐地由永從遷往雙江。

1957年,永從為片。

1958年,成立東方紅公社。

1959年,改為永從工區,屬中潮公社。

1961年,改永從公社。

1984年,改永從鄉。

1992年,三龍鄉、頓洞鄉、永從鄉合併為新的永從鄉,駐地永從。

2015年12月8日,撤銷永從鄉,設置永從鎮,撤鄉設鎮後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永從鎮轄永從、上寨、豆洞、六衝、頓洞、管團、傳洞、高貢、九龍、中羅10個行政村,下設10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永從鎮轄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永從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從鎮地處黎平縣城南部,東連順化瑤族鄉,南鄰肇興鄉,西接岩洞鎮和雙江鄉,北界中潮鎮。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42千米。 總面積157.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永從鎮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低海拔地區過渡中段,山勢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向,多為低中山丘陵地區。境內最高點位於南面的危杆坡,海拔1218米;最低點位於管團地下暗河入口處,海拔480米。

氣候

永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5℃;極端最高氣溫37℃。無霜期年平均297 天。年平均降水量127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5~6月,5月最多。

水文

永從鎮境內河道順山勢分南北流向和北南流向。以金杆坡至涼傘坡為分水嶺,北面為南北流向,有三龍河和永從河(又名福祿江)屬沅江水系,匯流入長江;南面為北南流向,有頓洞河、傳洞河,屬都柳江水系,匯流入珠江。

自然災害

永從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冰雪等。洪澇主要發生在5~6月間,旱災主要出現在6~7月。影響較大的冰雪災害一般50年一遇,2008年1至2月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最嚴重。

自然資源

永從鎮境內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水晶石、石灰岩。水晶石分布於涼傘坡一帶。石灰岩主要分布於永從、頓洞、管團等黎從公路沿線,儲量大。青石板分布於管團村怕洞寨,儲量為2000萬立方米。

2011年,永從鎮有耕地面積1.24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永從鎮轄區總人口1.88萬人。總人口中,男性9868人,占52.4%;女性8962人,占47.6%;14歲以下1650人,占8.76%;15~64歲1.58萬人,占83.82%;65歲以上1398人,占7.42%。總人口中,以侗族為主,達1.66萬人,占88%;水族985人,占5.23%;漢族682人,占3.62%;其他少數民族593人,占3.15%。超過500人的少數民族有侗、水2個民族,其中侗族1.66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1.4%;水族985人,占5.4%。2011年,永從鎮人口出生率13.56‰,人口死亡率6.87‰,人口自然增長率6.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0人。

截至2019年末,永從鎮戶籍人口1889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永從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

截至2019年末,永從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農業

2011年,永從鎮農業總產值3558萬元,農業增加值占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0.2%。

永從鎮糧食作物以水稻、薯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036噸,其中水稻3164噸。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蔬菜為主。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6165畝,產量231噸。

永從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014頭,年末存欄3352頭;牛飼養量2705頭,年末存欄數2185頭;家禽飼養量1.74萬羽,上市家禽3565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984萬元。

截至2011年末,永從鎮林地面積17.19萬畝,其中純林地13.06萬畝,混交林地3.54萬畝,竹林5993畝,林木覆蓋率75.08%,活立木蓄積量52.42萬立方米。

商業

2011年末,永從鎮有商業網點185個,從業人員42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10萬元,比上年增長26%。

金融

2011年末,永從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482.7萬元,比上年增長27%;各項貸款餘額4708萬元,比上年增長37%。

電信業

2011年,永從鎮電信業務收入18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永從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201大,專任教師14人;小學12所,在校生1290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6.2%;初中1所,在校生663人,專任教師43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永從鎮教育經費達61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608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永從鎮有線電視用戶449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5.3%。

2011年末,永從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82平方米,藏書5000冊;文藝隊伍35支。三龍侗寨為侗族大歌原生地的發祥地。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永從鎮有鄉級衛生院1所;病床2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

2011年,永從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9萬人,多合率85.17%。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永從鎮有學校籃球場1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社會保障

2011年,永從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戶,人數28人,支出6.78萬元,比上年增長28.6%,月人均201.8元,比上年增長37.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2戶,人數2581人,支出221.8萬元,比上年增長53.6%,月人均71.6元,比上年增長53.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6人,支出21.1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510人次, 支出10.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16萬元,比上年增長5%。敬老院2家,床位11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542人,參保率31.8%。[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永從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65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350筆。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830 戶,寬帶接入用戶420戶。

交通運輸

2011年,永從鎮境內有202省道和黎洛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公路里程73千米,其中省道15千米,高速公路3千米,通村公路55千米。鄉駐地日均發送客運汽車4輛,日客運量10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據傳,明朝時期以梁維干、黑大漢為首的當地群眾反抗封建統治,陸闖郎率各路大軍前來進則,平伏之後屬黎平府轄。明正統七年(1442年),改為永從縣即永遠服從之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