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黃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水黃芩又名半枝蓮(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蘇省植物藥材志),

別稱:趕山鞭(四川成都)、瘦黃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蘇蘇州),田基草(江蘇宜興),水黃芩(江蘇南京),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志)。急解索細米草偏頭草半向花四方草通經草耳挖草

是馬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蓮株高可達55厘米,

叢生密集,花繁艷麗,花期又長,是裝飾草地、坡地和路邊的優良配花,

亦宜花壇邊緣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瓏,

可陳列在陽台、窗台、走廊、門前、池邊和庭院等多種場所觀賞。

分布於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的公園等地,

常生於逸生,原產於南美洲。半支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

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腫和清熱利濕之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半枝蓮

分布區域: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等地

亞 目:唇形目

別 稱:並頭草、韓信草、趕山鞭、牙刷草

門:被子植物門

種:半枝蓮

二名法:Scutellaria barbata

界:植物界

科:唇形科

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英文名:Scutellaria barba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屬:黃芩亞屬

目:管狀花目

亞 科:黃芩亞科

亞 綱:合瓣花亞綱

屬:黃芩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半枝蓮根莖短粗,生出簇生的須狀根。

莖直立,高12~35(55)厘米,四棱形,基部組1~2毫米,

無毛或在序軸上部疏被緊貼的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葉具短柄或近無柄,柄長1~3毫米,腹凹背凸,疏被小毛;

葉片三角狀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有時卵圓形,

長1.3~3.2厘米,寬0.5~1(1.4)厘米,先端急尖,

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邊緣生有疏而鈍的淺牙齒,上面橄欖綠色,

下面淡綠有時帶紫色,兩面沿脈上疏被緊貼的小毛或幾無毛,側脈2~3對,與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單生於莖或分枝上部葉腋內,具花的莖部長4~11厘米;苞葉下部者似葉,

但較小,長達8毫米,上部者更變小,長2~4.5毫米,橢圓形至長橢圓形,

全緣,上面散布下面沿脈疏被小毛;花梗長1~2毫米,被微柔毛,

中部有一對長約0.5毫米具纖毛的針狀小苞片。花萼開花時長約2毫米,

外面沿脈被微柔毛,邊緣具短緣毛,盾片高約1毫米,果時花萼長4.5毫米,

盾片高2毫米。花冠紫藍色,長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內在喉部疏被疏柔毛;

冠筒基部囊大,寬1.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毫米;冠檐2唇形,

上唇盔狀,半圓形,長1.5毫米,先端圓,下唇中裂片梯形,

全緣,長2.5毫米,寬4毫米,2側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1.5毫米,

先端急尖。雄蕊4,前對較長,微露出,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

後對較短,內藏,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絲扁平,

前對內側後對兩側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盤狀,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

小堅果褐色,扁球形,徑約1毫米,具小疣狀突起。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邊、溪邊或濕潤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

水黃芩喜溫暖氣候和濕潤、半陰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

栽培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好。

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積水的地塊不宜種。其常野生於丘陵和平坦地區的田邊或溪溝旁。

喜比較濕潤的環境,過於乾燥的地區生長不良。

地理分布

分布中國河北,山東,陝西南部,河南,江蘇,浙江,台灣,福建,

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印度東北部,尼泊爾,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日本及朝鮮也有。模式標木采自尼泊爾。

藥用價值

用於蛇蟲咬傷

可取鮮品配鮮半邊蓮共搗爛外敷。

利尿消腫,散瘀化痰

用於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炎。

對於治療瘰癧、結核、梅核,有很好的療效。

抑菌作用

水黃芩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免疫調節作用

本品所含的多糖在體外可促進小鼠脾細胞淋巴細胞轉化但大劑量給藥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數,對脾指數無影響。

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及血痢,破血通經。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1]

治跌打刀傷及瘡瘍。

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10、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通絡,祛風散血,行氣利水,破瘀止痛。

半枝蓮藥用

治癌

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用於各種癌腫,用於肝炎,特別是乙型肝炎,用於癰瘡腫毒。闌尾炎,肝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