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韻古城映清波(李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韻古城映清波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水韻古城映清波》中國當代作家李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水韻古城映清波

千年水韻一座城,半詩半仙半朦朧。古香古色融一體,薈萃中華齊魯風。這是我給東昌古城的速寫。

東昌古城是一座有着千年歷史的水城,她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奇於水,秀於水,美於水,被譽為「東方威尼斯」。東昌古城坐落於山東省聊城市區東昌湖內,因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黃河決口,原聊城縣和博州治所巢陵城被毀,遷至孝武渡口西。於宋熙寧三年(1070年),築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軍事需要將土城擴築為磚城。

遠望東昌古城,仿佛一朵蓮蓬亭亭玉立於一泓清波里,水波倒影融為一體,如詩如畫,恍若人間仙境一般。東昌古城的名字緣於一段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聊城一帶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對鳳凰,統領着林中百鳥。一年忽發大水,梧桐林變成了一片汪洋,東海惡龍來此作惡,驅走鳳凰。多年後一個地方官見此處湖波浩渺,周圍林茂花繁,景色十分優美,便想在湖中建一座城,但工匠們見工程如此艱難,沒人敢承擔。這時來了兩個人,一個叫王東,一個叫王昌,他們自告奮勇願意承建。原來這兩個人就是被惡龍趕走的那對鳳凰所生的兒子,兄弟二人建城之舉,引來鳳凰率百鳥送來木石用料,沒過多久,一座雄偉的城池在水中建成。人們為了紀念鳳凰在建城中的功績,將該城命名為鳳凰城。

後來,東海惡龍又來興風作浪,企圖摧毀新城。於是,王東、王昌二人力戰惡龍,惡龍戰敗逃往東海,扒出一條水道,引海水來淹城。為救鳳凰城的百姓,兄弟二人鑽入水下,用身體堵住了水道。人們為感謝兩個兄弟獻身保城救眾的高尚品德,又將鳳凰城更名為東昌城。一曲鳳凰建城、鳳凰之子力戰惡龍的傳說,歷經千百年的相傳,成為東昌古城的一段佳話。

走進古城,古城區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城區占地僅有1平方公里,內部街道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從西門向東徒步而行,沿街是前店後居的板門小院,各種地方特色商品琳琅滿目,一座東昌府衙就在路的北側,衙門內至今保存着原來的歷史風貌。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大部分政府部門都集中於古城的西北部,曾是古城的政治中心。沿着石板路向遠處望去,一座雄偉壯觀的樓閣矗立於路的中央,這就是古城地標性建築——光岳樓。登上光岳樓向四處而望,古城以光岳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4條大街向外延伸,四個方向均有拱橋與外界相通。城區民居多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牆、灰瓦、坡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城四周,東昌湖水玉帶似的環繞着,湖水的面積達4.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迄今最寬、面積最大的人工護城河,湖光粼粼,映襯出古城水韻。

古城中央的光岳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高33米,合九丈九尺,是極陽之數,合於易理,暗對河洛之數。樓體上下共分五層,為「嚴更漏而窺敵望遠」的軍事需要而建,是中國]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古樓閣之一。

光岳樓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從構造上分為墩台和主樓兩大部分,墩台為正四棱形,東西南北四面中部各設有一半劵拱門,四個券門上方各砌有方形門額,東曰:「太平」,南曰:「文明」,西曰:「興禮」,北曰:「武定」,四個方位的文字各含有不同的寓意

高台之上為四層主樓,全為木質結構,高約24米,共有金柱192根,斗拱200朵,方形樓體外繞以圍廊。其碑廊由7通立碑、15塊壁碑組成,內容或為修葺勒石,或為詩文,其中清代皇帝乾隆詩碑是最具史學、文學藝術價值的精品。主樓一層設有魯班神龕,龕內有魯班神像。二層有文昌閣,此室過去為供「文昌帝君」之用,故名文昌閣。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六次東巡,九過東昌府,五次登光岳樓,並多次住在文昌閣內,曾先後為光岳樓賦詩十三首。因此,文昌閣也叫「乾隆行宮」。第三層系暗層,它是光岳樓的結構層,橫木穿插,梁枋扣合,縱橫交錯,似龍游蛇行,將自下而上的金柱與檐柱隼合成一個整體,使之更加穩定與牢固,故三樓也是樓身的主要框架。外檐拱斗相連,樑柱相交,枋木相穿,結構緊湊而疏密得體,體現了中華建築史上的藝術成就。

登上最高層,扶着四面的對窗遠眺,魯西北平原一望無垠,壯觀景色盡收眼底;近觀,古城四周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懷古之情油然而生。昔日帆檣如林,舳艫相接的興盛東昌湖猶在眼前。歷經600餘年風雨洗禮的光岳樓,至今仍完好無損地屹立於古城中央 成為水韻古城的歷史文化名片。

一座千年古城,傳承着千年的運河水文化,無論是碧波萬頃的東昌湖,還是興衰千載的古運河,河湖交融中,一遇風華千百年。[1]

作者簡介

李芙,男,黑龍江省大慶人,大學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