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致。

原文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着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2]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熙寧七年(1074)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3]

視頻

央視主播李梓萌深情朗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參考資料

  1.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詩詞名句網,
  2.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古詩文網,
  3. 題西林壁,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