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辛棄疾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辛棄疾

《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詞作之一。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原文

水調歌頭·折盡武昌柳[1]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淒涼。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注釋

⑴周總領:即周嗣武。《八閩通志·卷六十四·建寧府·人物》:「周嗣武,字功甫,浦城人,因之孫。祖蔭補官,知臨川縣,賑濟有方,催科不急。赴闕奏利民三事,擢主管官告院,除太府丞,提舉江西常平事。江西民輸役錢,官司規其羨,變省陌為足陌,嗣武奏復舊。改湖北提刑,以平蠻徭功進直敷文閣,召對,除度支郎官,命使蜀稽考財計,奏乞停成都、潼川兩路科買一年,以寬民力,又奏蠲興元茶息錢引二十萬。入對,除太府少卿,湖廣總領。召戶部侍郎,尋卒。」

⑵王漕:即王正之,名正己,作者舊交。

⑶趙守:即趙善括。趙善括《應齋雜著》有《摸魚兒·和辛幼安韻》一闋。楊萬里《誠齋集·卷八三·〈應齋雜著〉序》:「淳熙季年,孝宗皇帝一日御垂拱殿顧見廷臣,天顏怡愉,因問左右:『宗子在廷者為誰,凡若干人?』皆謹對曰:『無之。』……而應齋居士趙無咎是時方高臥南州,狎東湖之鷗,弄西山之雲,遠追徐孺,近訪山谷,賦詩把酒,與一世相忘,訖不求諸公之舉,而諸公亦無求無咎者。……予自乾道辛卯在朝列,時無咎為蘇州別駕,已聞其名。後十八年,予再補外,過豫章,始識之。……至其家,見門巷蕭然,槐柳蔚然,知其為幽士高人之廬也,而其人老矣。……無咎諱善括,嘗知鄂州,終官朝請大夫。撥煩決疑,所至名跡焯焯雲。」

⑷南樓:《輿地紀勝·荊湖北路·鄂州·景物上》:「南樓,在郡治正南黃鵠山頂,後改名白雲閣。元祐間知州方澤重建,復舊名。」

⑸武昌柳:《晉書·陶侃傳》:「侃性纖密好問,頗類趙廣漢。嘗課諸營種柳,都尉夏施盜官柳植之於己門。侃後見,駐車問曰:『此是武昌西門前柳,何因盜來此種?』」

⑹二年魚鳥江上: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二年魚鳥渾相識,三月鶯花付與公。」又《留別雩泉》:「二年飲泉水,魚鳥亦相識。」

⑺富貴何時:漢·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⑻絲竹陶寫:《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恆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⑼序蘭亭:晉·王羲之有《蘭亭序》,作於永和九年之上巳日。

⑽歌赤壁:宋·蘇軾有《赤壁賦》二篇,又有《念奴嬌·赤壁懷古》一闋。

⑾繡衣:漢武帝時置繡衣直指官,衣繡衣,持斧,分部討奸治獄。宋代各路之提點刑獄使即其官也。

⑿離歌:一作「驪駒」。

⒀南樓佳處:《晉書·庾亮傳》:「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徐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⒁在家貧亦好:唐戎昱《長安秋夕》:「昨霄西窗夢,夢入荊南道。遠客歸去來,在家貧亦好。」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

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辛棄疾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