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清如鏡的花港觀魚(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清如鏡的花港觀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水清如鏡的花港觀魚》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水清如鏡的花港觀魚

在蘇堤映波和鎖瀾兩橋之間,向西過定香橋,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觀魚」。它東接蘇堤,背倚西山,左右碧波縈繞,是介於小南湖和西里湖之間的一個半島。

花港觀魚在南宋時就已出名,因過去有條小溪自花家山流經此地注入西湖,故名「花港」。這裡原為南宋內侍官盧允生的別墅,叫「盧園」。園內景物玲瓏俊秀,鑿池甃石,引湖水放養奇魚,所以才有「花港觀魚」之名。但盧園不久漸廢。

到清康熙皇帝游杭州時,十分欣賞這裡的景色,重又建亭砌池,蓄養奇魚,並題花港觀魚碑,從此被列為西湖十景之一。後來乾隆來杭,復在碑後題詩,使花港觀魚聲名更著。至解放前夕,花港觀魚已是亭牆頹圯,野草叢生,「一池一碑三畝地,無花無港也無魚」,徒有虛名了。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花港觀魚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整理和擴建,恢復和發展了「花」「港」「魚」這一傳統的風景特色,並把附近的高莊、蔣莊等名園別墅統統組合在一起。此外,沿小南湖又修築了繞湖長廊,在各風景點也建造了許多碧瓦朱欄的亭榭,把花港觀魚擴建成占地300多畝,較前擴大了100多倍的大型公園。新建的花港觀魚,非但有一塊四周雪松圍繞、可供萬人活動的大草坪,還開闢了一個水清如鏡、花石遍布的紅魚池,池中放養着幾萬尾紅鯽魚。遊人駐足九曲橋上,憑欄投餌,群魚爭相歡悅,人魚共樂。

花港觀魚的西面,還開鑿了一條千轉百折、溝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新花港,使這裡真正成為港灣圍繞、四時花開、紅魚嘬花的名副其實的花港觀魚。

在花港觀魚,有一副集蘇軾、林逋詩句組成的很有名的舊聯:

斷霞半空魚尾赤;

晚山濃似佛頭青。 蘇軾由汴京赴杭州就任通判時,路經鎮江金山寺,《游金山寺》詩中有「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傾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的句子。當時他看到的景色是寬廣的江面,微風細波直似靴上皺紋,半空中片片晚霞,顯出魚尾的赤色。《詩經》里有「魴魚赬尾」詩句,舊時解釋為,魴魚受了勞累,白色的魚尾便變成了赤色,「魴魚赬尾」也象徵了舊社會人民的勞苦。這樣,上聯可理解為寫眼前景物,又含有深遠的寓意

林逋歌詠西湖的詩作不少,題為《西湖》的詩中有「春水淨於僧眼碧,晚山濃似佛頭青」。這下聯正是說湖上晚山的色彩濃得比佛頭的螺髻還青。全聯突出斷霞、晚山等景觀,氣象壯闊,別開生面。[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