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流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流豆
t0159b2a0f0cc6596a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768340&sid=6983454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水流豆

漢語拼音:Shuǐ Liú Dòu
別名:水流兵、水羅豆、水刀豆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肺經
毒性:小毒
功能:祛風除濕,解毒殺蟲
主治:用於風濕痹痛,癬疥,膿瘡

水流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水黃皮Pongamiapinnata(Linn.)Merr.的種子。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癬疥,膿瘡。[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水流豆

拼音名:Shuǐ Liú Dòu

別名: 水流兵、水羅豆、水刀豆。

英文名: Seed of Poongaoil Pongam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ngamia pinnata (L.)Merr.[P.glabra Vent.;Cytisus pinnata L.]

出處

出自

  • 1.《嶺南採藥錄》。
  • 2.《廣州植物志》:水流豆全植物可為催吐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水黃皮的種子。

採收和儲藏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打下種子,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溪邊和河道兩岸。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

水黃皮 近常綠喬木,高8-15m。枝無毛,小枝上稍被毛,老枝密生小皮孔。奇數羽狀複葉,長20-25cm;小葉5-7枚,對生,近革質,卵形、闊橢圓形或長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5-10cm,寬4-8cm。總狀花序生於上部葉腋內,長15-20cm,花柄2-4個聚生,長5-8mm,中部以上有1對外被短柔毛的小苞片;花多數,白色或粉紅色;萼鍾狀,長約3mm;花冠長12-14mm,旗瓣圓形,基部耳形,背面被絲毛,翼瓣長形,與旗瓣等長,龍骨瓣內彎;雄蕊10,二體,(9)+ l;子房近無柄,花柱內彎,禿淨。莢果木質,長圓形,長4-5cm,寬1.5-2.5cm,頂端有短喙。種子通常1顆,腎形。花期6月,果期7-10月。

化學成分

種子含水黃皮黃素(pongapin),蛋白質(protein)23.29%和油(oil)26.63%,油中含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藥理作用

水黃皮素具有微弱的抗結核桿菌(H37RV)作用。

歸經

肺經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注意

《嶺南採藥錄》:能敗血,虛人勿用。不宜內服。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主風濕痹痛;癬疥;膿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治疥癩,燒灰亦可擦癬。
  • 2.《廣州植物志》:種子榨出之油,可治疥癬、膿瘡及風濕症。[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水流豆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水流豆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