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槎鄉隸屬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位於泰和縣東南部,東北與老營盤鎮、上圯鄉接壤,東南與興國縣茶園鄉相連,西南界萬安縣梘頭鎮,北、西北毗沙村鎮、上模鄉。全鄉總面積171平方千米,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119個村民小組。2019年末,水槎鄉轄區有戶籍人口1.5萬人。

2017年末,水槎鄉轄區有企業11家,企業從業人數143人。[1]

目錄

建置沿革

中華民國時期,屬雲屏鄉。

中華人端背汗全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沙村區(五區)合江、東沔、縫嶺、石家、浪川、真君、水槎鄉;1956年,並為水槎鄉;1958年,為水翻淋朵槎公社;1959年,修建縫嶺水庫,原上模公社縫嶺、石家大隊劃歸水槎公社管轄;1960年,分為水槎公社、茶蕪公社;1965年,茶蕪公社併入水槎公社;1984年,為水槎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水槎鄉下轄1個社區及12個行政村:達多蘭海雲屏社區、合江村、樂群村、四和畲族村、縫嶺村、東沔村、水槎畲族村、橋溪村、西陽畲族村、新橋村、茶芫村、坑西畲族村、浪川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槎鄉位於泰和縣東南部,東北與上圯鄉、老營盤鎮接壤,東南與興國縣茶園鄉相連,西南界萬安縣梘頭鎮,北、西北毗沙村鎮、上模鄉,總面積1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水槎鄉境內多山,地勢南高北低,南端十八排主峰,海拔1176米,為泰和縣最高點,天湖山、竹子崬、香菇山、黃龍坪、管嶺腦、天子墟、釣魚台等,海拔均在800米講翻背以上。北部東沔河旁洲地最低,海拔90餘米。

氣候

水槎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度,年平均氣溫17.8℃,7月份平均氣溫29℃。

人口

2017年末,水槎鄉轄區有常住人口1.03萬人。

2018年末,水槎鄉轄區有戶籍人口1.44萬人。

2019年末,水槎鄉轄區有戶籍人口1.5萬人。[3]

經濟

綜述

2006年,水槎鄉國民生產總值達到960萬元,平均增長11.6%,財政總收入48.1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14萬元。

2017年末,水槎鄉轄區有企業11家,企業從業人數143人。

第一產業

2006年,水槎鄉毛竹低改面積達2.3萬畝,水稻制種達800畝,油茶低改4500畝,山羊存欄600頭。

2020年,水槎鄉落實早稻生端懂產面積1萬畝,較2019年增加3000畝,中稻種植面積4200畝。

第二產業

2017年末,水槎鄉轄區有工業企業8家。

2018年末,水槎鄉轄區有工業企業8家。

第三產業

2018年末,水槎鄉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達14家。

2019年末,水槎鄉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達14家。[4]

社會事業

教育

1986年末,水槎鄉境內有初中1所,小學28所。

醫療衛生

1986年末,水槎鄉境內有鄉醫院1所,農村醫療室14所。

社會保障

2014年,水槎鄉共為854人的貧困人口實行了建檔立卡,其中543人為低保人口、23人為五保人口,並為其中45戶居民申報了產業扶貧指標。境獄微

新農村建設

2014年,水槎鄉新農村建設點為水槎村和茶芫村,共硬化進村主幹道3600米,清垃圾污泥等60餘噸,接通自來水58戶,通有線電視58戶,改廁51戶,拆除舊房1300多平方米,新建房屋2200多平方米,建沼氣池3個,增種樹220多株,挖好栽種苗木土坑100多穴。

2020年,水槎鄉完成建設新農村點4個,建設縫嶺朱家橋、西陽山三江口橋。[5]

交通運輸

水槎鄉境內有沙村至合江、合江至西陽、合江至浪川、樂群至縫嶺等鄉村公路。 水槎鄉政府所在地有15千米水泥路與319國道連接,距泰和縣城45千米,離京九鐵路泰和站50千米,至井岡山機場55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水槎鄉以所處水槎地片得名。

文物古蹟

水槎鄉境內有寶藏寺、觀音古寺、陳氏宗祠、康王廟、原始造紙作坊等歷史文化遺蹟。

風景名勝

十八排

十八排位於水槎鄉新橋村境內,因沿山邊有18條橫排(山路),故此得名"十八排",十八排上山峰林立遷獄漏,延綿起伏,風光秀麗,海拔1176米,為泰和縣最高峰。

暗獅岩溶洞

暗獅岩溶洞位於水槎鄉茶芫村,因洞內光線差、可見度低,叫做"暗獅岩溶洞"。洞內分上中下三層,其間有許多形象逼真的石鐘乳、石筍,如玉佛手、金鴨戲水、海豚出水、仙人飲酒、金鐘萬民傘、流金溢彩瀑等,千姿百態。

光獅岩

光獅岩,在水槎鄉駐地禾倉嶺東偏南8千米,天然石灰岩洞,洞內南北透光,可容1000餘人,有石桌,石鐘等多種景物。[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