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建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建軍,號石竹齋,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河南省陝州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建築攝影研究會會員,榮獲2003年度「中國優秀攝影家」稱號,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中國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美協副會長,河南省嵩山書畫院副院長,現居鄭州市。部分作品被海內外友人收藏,在《求是》、《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誌發表美術作品100餘幅,並有作品入編多部《中國書畫藝術》、《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

獲獎經歷

多幅作品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美術展覽及大賽,並多次獲獎;

作品《溪水歡歌入海流》榮獲全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u2018中國·嵩山杯u2019攝影美術藝術大賽」美術作品一等獎;

《水資源保護》榮獲水利部全國第六屆水法宣傳畫美展三等獎;

《豫西秋韻》入選河南省第二屆美術新人新作獎;

《厚塬》榮獲全國「建國50周年絲綢之路書畫展」二等獎;

《黃土地》榮獲河南省首屆山水畫作品展優秀獎;

《碧水清音》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新農村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溪水人家》榮獲中國電建集團書畫展二等獎。

出版著作

《竹影墨韻》,北京墨溪畫苑出品,2016年;

《水建軍畫集》,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7年。

藝術評論

《黃土高原的呼喚》---讀水建軍的山水畫

文/林英印

十餘年前,我初識建軍的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聰明、精幹,隨着對他不斷的了解,又知其勤奮、好學。他的工作很忙,卻能抽出時間來「玩墨」作畫,確切講他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並且創作出了大批以黃土高原為題材的作品來,佩服。黃土高原為什麼如此牽動他的心魂?為什麼讓他如此為之傾情?以藝術家的獨到眼光,建軍感悟到:個體的生命是美好的,但個體的生命也是嬌弱的。只有把個體的生命放在民族這個寬廣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才能揭示生命的來源和本質,體現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黃土高原,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博大、沉雄、蒼茫、厚重的黃土精神和深厚的黃土文化,蘊育了一個勤勞、智慧、誠實、純樸、執着、勇敢的民族,繁衍着生生不息的華夏子孫。在建軍筆下,黃土高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於是,在他心靈深處,衍生出一種超越故鄉情節,探求民族之魂的渴望。他畫的黃土高原浸染着對山鄉人民艱辛生活的同情,在他的作品中,把黃土抒於了生命,在訴說着他內心的感觸和故事,那一座又一座的山,有的是蒼渾、凝重,有的是奔放、律動,有的是安寧、淒涼。我認為藝術家風格的形成絕對離不開養育他的那片土地。事實上,建軍筆下的黃土高原,溝溝、壑壑,就是他身邊黃土地的一片最鮮活的印跡。在他的幾十幅作品裡,流露出了畫家的心緒與感受,他充滿了情感的畫筆在塗抹着山鄉人民純真與悲辛的生活。同時充滿了對山鄉人民的溫情與愛,關注與憂患。他的作品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在讚頌山鄉人民一種與大自然拼搏生存的精神,在呼籲人們去耕耘,去開拓。他用極富個性的語言,毫不厭倦地敘述着一個永恆的人生主題,一段蘊含哲思的黃土情緣。

一個有思想有修養的畫家不會把目光停留在客觀景物上,更不會在大自然中獵奇,對於水建軍,即是一座土丘一片草地也可能引發起激情和深思,他對藝術境界的探求也是人生的探求。藝術無止境。如果說作為一個欣賞者,我對建軍的山水畫還有什麼要說的話,那就是希望他:把自己所要表達的豐富感受和激越的情感加以濃縮、提煉,以最強烈而又最精彩的形式表達出來,並且進一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來。

( 2007年春於鄭州清音堂上)

林英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中國畫院畫家。

遊走在自然與文化深處?——訪書畫攝影家水建軍

文/吳仲怡(《河南日報》鄭州觀察記者)

水建軍近來一直忙着整理自己的繪畫作品。臨近年關,他想在新年之前為自己早期所畫的國畫花鳥、墨竹題材的作品出一本畫冊。12月4日,在鄭州市群眾藝術館開辦的「群星講堂」國畫公開課上,水建軍帶着他的作品為鄭州市民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講座,他大氣又文藝的山水畫作品備受現場書畫愛好者們的青睞。

水建軍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基礎分局黨委副書記。繁忙的公務之外,他潛心在山水國畫、攝影藝術等領域摸索和追求了幾十年,取得的成果得到許多業內人士的認可。他的國畫作品在《求是》雜誌、《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誌發表100餘幅,並有多幅作品入編多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建築攝影研究會會員,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12月1日,記者走近書畫攝影家水建軍,一探其「8小時」之外的藝術創作空間。

探尋自然之根本,研習傳統之精髓

走進中國水電十一局基礎分局辦公大樓,大廳懸掛的一副巨幅山水國畫十分吸引記者的目光。水建軍告訴記者,這是他最近新創作的作品《旭日東升》,前幾天才被單位掛在這裡。赫赫山脈連綿蜿蜒、懸崖矗立巨石危聳、雲霧繚繞似人間仙境,墨色群山中竟有粉色桃花點綴其間……這磅礴大氣的人間仙境,便是記者對水建軍繪畫風格的第一印象。

談及少年學畫經歷,水建軍仍記憶猶新、感慨頗多,那時候受自然條件所限,從小喜歡畫畫的他既沒有專業美術老師教畫,又沒有參考資料。他的母親是三門峽市一所學校的老師,他就跟着母親學校里一位略懂美術的老師學。「《芥子園畫譜》是我少年時期最主要的參考書,《兒童文學》雜誌的漂亮封皮,也成為臨摹的主要資料,就這樣慢慢入了道。」水建軍說,當時在那個年代石膏像都屬於四舊,全都要砸碎砸爛,素描只匆匆學了15天,算是打下個基礎。

條件雖苦,耐不住人的刻苦。參加工作之後,水建軍因工作性質的緣故跟着單位的工程項目跑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這也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條件和豐富的素材。「我在洛寧故縣水電站項目待了十年,那裡屬於秦嶺的余脈,山啊水啊樹啊,霧氣騰騰,真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饋贈,」水建軍回憶,因為着實迷戀那原始的自然風光,每天一下班忍不住地背起畫板就離開工地,到大山里寫生去了。回來之後就開始根據記憶創作完整的畫作。

早些年,水建軍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的三門峽市。三門峽三面環山北鄰黃河,那時他創作了許多以當地特有風光為題材的作品,逐漸形成具有中原西部濃郁特色的「黃土畫派」風格。上世紀90年代初,他的作品曾被時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方兆華發現,方老師愛才,不時為水建軍的作品做具體分析指點,使其繪畫水平提高很快。

水建軍水建軍水建軍,號石竹齋,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河南省陝州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建築攝影研究會會員,榮獲2003年度「中國優秀攝影家」稱號,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中國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美協副會長,河南省嵩山書畫院副院長,現居鄭州市。部分作品被海內外友人收藏,在《求是》、《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誌發表美術作品100餘幅,並有作品入編多部《中國書畫藝術》、《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

獲獎經歷多幅作品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美術展覽及大賽,並多次獲獎;

作品《溪水歡歌入海流》榮獲全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u2018中國·嵩山杯u2019攝影美術藝術大賽」美術作品一等獎;

《水資源保護》榮獲水利部全國第六屆水法宣傳畫美展三等獎;

《豫西秋韻》入選河南省第二屆美術新人新作獎;

《厚塬》榮獲全國「建國50周年絲綢之路書畫展」二等獎;

水建軍

《黃土地》榮獲河南省首屆山水畫作品展優秀獎;

《碧水清音》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新農村美術作品展二等獎;

《溪水人家》榮獲中國電建集團書畫展二等獎。

出版著作《竹影墨韻》,北京墨溪畫苑出品,2016年;

《水建軍畫集》,中國圖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7年。

藝術評論《黃土高原的呼喚》---讀水建軍的山水畫

文/林英印

十餘年前,我初識建軍的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聰明、精幹,隨着對他不斷的了解,又知其勤奮、好學。他的工作很忙,卻能抽出時間來「玩墨」作畫,確切講他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並且創作出了大批以黃土高原為題材的作品來,佩服。黃土高原為什麼如此牽動他的心魂?為什麼讓他如此為之傾情?以藝術家的獨到眼光,建軍感悟到:個體的生命是美好的,但個體的生命也是嬌弱的。只有把個體的生命放在民族這個寬廣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才能揭示生命的來源和本質,體現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黃土高原,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博大、沉雄、蒼茫、厚重的黃土精神和深厚的黃土文化,蘊育了一個勤勞、智慧、誠實、純樸、執着、勇敢的民族,繁衍着生生不息的華夏子孫。在建軍筆下,黃土高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於是,在他心靈深處,衍生出一種超越故鄉情節,探求民族之魂的渴望。他畫的黃土高原浸染着對山鄉人民艱辛生活的同情,在他的作品中,把黃土抒於了生命,在訴說着他內心的感觸和故事,那一座又一座的山,有的是蒼渾、凝重,有的是奔放、律動,有的是安寧、淒涼。我認為藝術家風格的形成絕對離不開養育他的那片土地。事實上,建軍筆下的黃土高原,溝溝、壑壑,就是他身邊黃土地的一片最鮮活的印跡。在他的幾十幅作品裡,流露出了畫家的心緒與感受,他充滿了情感的畫筆在塗抹着山鄉人民純真與悲辛的生活。同時充滿了對山鄉人民的溫情與愛,關注與憂患。他的作品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在讚頌山鄉人民一種與大自然拼搏生存的精神,在呼籲人們去耕耘,去開拓。他用極富個性的語言,毫不厭倦地敘述着一個永恆的人生主題,一段蘊含哲思的黃土情緣。?

一個有思想有修養的畫家不會把目光停留在客觀景物上,更不會在大自然中獵奇,對於水建軍,即是一座土丘一片草地也可能引發起激情和深思,他對藝術境界的探求也是人生的探求。藝術無止境。如果說作為一個欣賞者,我對建軍的山水畫還有什麼要說的話,那就是希望他:把自己所要表達的豐富感受和激越的情感加以濃縮、提煉,以最強烈而又最精彩的形式表達出來,並且進一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來。

( 2007年春於鄭州清音堂上)

林英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中國畫院畫家。

遊走在自然與文化深處?——訪書畫攝影家水建軍

文/吳仲怡(《河南日報》鄭州觀察記者)

水建軍近來一直忙着整理自己的繪畫作品。臨近年關,他想在新年之前為自己早期所畫的國畫花鳥、墨竹題材的作品出一本畫冊。12月4日,在鄭州市群眾藝術館開辦的「群星講堂」國畫公開課上,水建軍帶着他的作品為鄭州市民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講座,他大氣又文藝的山水畫作品備受現場書畫愛好者們的青睞。

水建軍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基礎分局黨委副書記。繁忙的公務之外,他潛心在山水國畫、攝影藝術等領域摸索和追求了幾十年,取得的成果得到許多業內人士的認可。他的國畫作品在《求是》雜誌、《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誌發表100餘幅,並有多幅作品入編多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建築攝影研究會會員,河南美術家協會會員。12月1日,記者走近書畫攝影家水建軍,一探其「8小時」之外的藝術創作空間。

探尋自然之根本,研習傳統之精髓

走進中國水電十一局基礎分局辦公大樓,大廳懸掛的一副巨幅山水國畫十分吸引記者的目光。水建軍告訴記者,這是他最近新創作的作品《旭日東升》,前幾天才被單位掛在這裡。赫赫山脈連綿蜿蜒、懸崖矗立巨石危聳、雲霧繚繞似人間仙境,墨色群山中竟有粉色桃花點綴其間……這磅礴大氣的人間仙境,便是記者對水建軍繪畫風格的第一印象。

談及少年學畫經歷,水建軍仍記憶猶新、感慨頗多,那時候受自然條件所限,從小喜歡畫畫的他既沒有專業美術老師教畫,又沒有參考資料。他的母親是三門峽市一所學校的老師,他就跟着母親學校里一位略懂美術的老師學。「《芥子園畫譜》是我少年時期最主要的參考書,《兒童文學》雜誌的漂亮封皮,也成為臨摹的主要資料,就這樣慢慢入了道。」水建軍說,當時在那個年代石膏像都屬於四舊,全都要砸碎砸爛,素描只匆匆學了15天,算是打下個基礎。

條件雖苦,耐不住人的刻苦。參加工作之後,水建軍因工作性質的緣故跟着單位的工程項目跑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這也為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條件和豐富的素材。「我在洛寧故縣水電站項目待了十年,那裡屬於秦嶺的余脈,山啊水啊樹啊,霧氣騰騰,真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饋贈,」水建軍回憶,因為着實迷戀那原始的自然風光,每天一下班忍不住地背起畫板就離開工地,到大山里寫生去了。回來之後就開始根據記憶創作完整的畫作。

早些年,水建軍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的三門峽市。三門峽三面環山北鄰黃河,那時他創作了許多以當地特有風光為題材的作品,逐漸形成具有中原西部濃郁特色的「黃土畫派」風格。上世紀90年代初,他的作品曾被時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方兆華發現,方老師愛才,不時為水建軍的作品做具體分析指點,使其繪畫水平提高很快。

水建軍從內心深處對大自然有一種炙熱的情感。每到一處,他都迫不及待地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仔細探尋。新疆喀納斯、四川九寨溝、黃山、武夷山、嵩山、華山……他走遍祖國山河大川,深入大自然的邊邊角角,去發現、去感受、去創作。很多地方他都去過不止一次,往往被當地鄉土文化的氣鬱和氣勢所震撼,陶醉其間。「有人比喻說畫畫的人都是傻子、瘋子,真的就是那麼情不自禁。我在畫畫過程中常常激情澎湃,像這麼冷的天都會汗流浹背啊,」他笑了笑繼續說,「渾身的情感都溶在筆尖上,想全部爆發出來把它表現在畫紙上,就是這樣的想法。」

水建軍深諳「集古為立家」的道理。他研習經典,但不拘泥。「有時候看自己以前的畫就想給它撕掉!」水建軍說,「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汲取傳統的技法。在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情感去變化,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有時在自己進步的過程中總想衝破一個頂點,但是很難。」在潛心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瓶頸,他認為,最關鍵的還是要多看老師的表現技巧,就是那一瞬間的關鍵一筆起到重要作用。

跳出「8小時」,多一雙「眼睛」發現美

水建軍早期在單位主要負責宣傳工作。會寫會畫會設計,因工作需要,漸漸地又與攝影藝術結了緣。九十年代初「小浪底」建設時期,他以水電工程建設為題材拍攝的紀實作品被國內眾多報紙刊登;建國40周年時,河南省舉辦重點項目偉大成就攝影展,他的很多作品入選並引起強烈反響。

「美術和攝影同源,攝影為我的美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美術造詣也使我善於撲捉美的瞬間。」水建軍說,相機是他的另一雙「眼睛」。然而,一碗酥油,是用千滴牛乳製成的;一碗糌粑,是用萬滴汗水換來的。這豐碩成果的背後,凝結着水建軍無數心血和汗水。

為了拍攝,翻山越嶺、穿越密林、跋涉濕地,為了拍一個鏡頭有時要連續等待多日……水建軍付出了無法計數的時間和巨大的精力。

那年他第一次來到青海拉西瓦水電站建設工地,「萬里黃河貴德清」果然不是虛名,那裡迷人的景色使他深為震撼。除了白天參加當地水電站建設工作,他早起晚睡,拿速寫本去畫畫,用鏡頭去記錄。有一次他一個人帶了一瓶娃哈哈礦泉水進了黃河大峽谷,「本來想着是去玩會還要回來工作,沒想到被黃河大峽谷的丹霞地貌壯美奇觀深深吸引。太迷人了!出不來了!早上進去晚上才出來。」他說,「當時任何食物都沒有帶,在峽谷里越走越深,後來又餓又渴根本找不到水,真是想象到了紅軍長征時那種饑渴難耐。傍晚走出來時已經筋疲力盡,發現一個水溝裡面還有羊屎蛋,顧不上那麼多蹲在地上捧起水就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水建軍感慨萬千。

前景是綠色的西北草原,中景是紅色的丹霞地貌,遠景是青澀的大山,再遠就是藍天白雲。憑這組照片,2003年水建軍一舉被評為「中國第二屆優秀攝影家」。

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水建軍說,「生命是有限的,僅限於日常8小時之內是不可能有這些成果的。」跳出8小時,是他多年來在藝術之路上闊步前行暢通無阻的又一份「獨家秘笈」。

融會「雜藝術」,貫以「家鄉情」

繪畫與攝影是水建軍主要的創作領域,但他不拘於此。琴棋書畫在他成長的年代幾乎是必學,笛子、二胡、手風琴……單是樂器他就會好幾樣。他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學了那些傳統藝術之後真是情不自禁就想去做,與繪畫結合在一起,有時候陶醉在裡面就好像進入畫境一般。」

一幅好的作品的韻味與一個人的文化積澱有很大關係。水建軍倡導研習藝術既要「專」,又要「雜」。「藝術同源,畫家也要注重詩書典籍等傳統文化的學習。」他說,「意境相生,詩歌與書法的氣與韻,與繪畫意境是相互貫通的。」

不僅是對中國古代傳統藝術痴迷,對自己的家鄉河南,水建軍內心也藏着濃濃的「中原文化情結」。

很多身邊的「圈內」朋友曾勸水建軍「下海」,這麼多年不止一次。「在企業幹什麼呢,到北京去吧,到南方去吧,可以加入更高的組織,藝術氛圍更濃還可以撈金子」,他們說。水建軍說「不!」。他告訴朋友,人的追求不同,公司的工作氛圍和環境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平台,他很滿足。他說,齊白石50多歲學畫,什麼協會什麼組織也沒有,但功夫了得。那時很多一起學畫的同學北上,現在都已在更高的平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他從沒打算去北漂,那時在單位里,水建軍從美學的角度開展企業宣傳、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他認為這也是學有用武之地。

常年隨工程建設全國跑,有時說起河南,當地百姓會或多或少流露出偏見。每每遇此情形,水建軍就會真誠地告訴他們,河南是文化大省,俗話說,世界的文化看中國,中國的文化看河南。「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這樣說,遠的不說,北宋那麼強大,當時的汴梁也就是開封是世界主要城市之一,文化是很先進很繁榮的。」每次從中原文化這方面說起來,當地人也就理解了。「其實在歷史上,河南的山水是非常漂亮的,從過去的古畫就可以看到河南山水的靈秀和大氣。」水建軍說。

水建軍對記者講,傳說大禹治水有功,被賜水為姓,我們都是禹王的後代,正好我又在水電系統工作,是水電工程建設大軍的一員,與山山水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水建軍號石竹齋,他的家裡有石有竹。實實在在,磊石成山,高風亮節,這便是他心境的最直接體現。[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