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城河:微縮版的的九寨溝(帕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城河:微縮版的的九寨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水城河:微縮版的的九寨溝中國當代作家帕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水城河:微縮版的的九寨溝

1)當年,才看過同事從水城河拍回來的照片,就覺得她是九寨溝的翻版,甚至心裡有了對九寨溝的不服。轉而想來,我看到的畢竟是幾張照片,照片的好壞與攝影者有着完全的關聯,沒有親臨,心裡又有了一點怯怯的感覺,中國的傳統文化里,看重的還是「眼見為實」。

九寨溝叫得最響的是「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或什麼「人間天堂」、「人間仙境」、「美麗的童話世界」。

我不否認九寨溝對我的震懾,我一生走南闖北,問過的山,謁過的水無數,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幽靜而充滿了神秘色彩的神農架山水,有同樣大名鼎鼎的都江堰,一句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就想起了當年恣意一游,還有淳安的千島湖……然而,有的浩浩湯湯,有的洋洋灑灑,有的偊偊涓涓。水是同樣的水,只是水擱的地方不同,也就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

九寨溝算得上國民的了,去過九寨溝的人很多,都知道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九寨溝一年四季均可旅遊。九寨溝分為樹正、日則、則查窪3條主溝,長60餘公里,景觀分布在樹正、諾日朗、劍岩、長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區,以三溝一百一十八海為代表,包括五灘十二瀑,十流數十泉等水景為主要景點,與九寨十二峰聯合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觀。

九寨溝的每一片彩葉似乎都訴說着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九寨溝的每一股清泉似乎都包含着一個動聽的傳說……

九寨溝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悄悄地回放着一個悠久的歷史……

九寨溝的每一個海子似乎都暗示我們,她們是上帝的女人……

這是一遊人說的,如果回到真實,我說:水是九寨溝精髓,也是九寨溝的靈魂,九寨溝的水,是善變的,有時她一派平波,倒影出一個存在的真實,又好似一方寶鏡,照出真實面前的虛幻;有時她像七彩石散落在青山碧野里,晶瑩剔透,色彩斑斕;有時她層層迭迭,好似銀氈飄舞;有時,她傾瀉而下,飛珠濺玉,又散成層層雨霧,溫潤多情。

2)不說九寨溝了,說說身邊的水城河吧。看過水城河,我有發言權了,水城河和九寨溝,兩廂比較,簡直就是如出一轍,只是大小的問題,說是翻版,未必對稱,說微縮,恰如其分。

我說過,我羨慕那些驢友,他們放眼大山名川,但也從不嫌棄野山野水。是美的不在乎天涯與咫尺,可很多的人往往忽視了自己近在咫尺的美,每到「黃金周」我們都喜歡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炙手可熱的大景區大景點上,往往錯過了自己眼皮底下的大好河山。

我是看過同事照片多年後才與水城河有了初次接觸,今又與武定割捨不開的緣,到萬德鎮就那一條路,由不得你選擇,除非像鳥那樣。到康照村必看路邊那塊牌子,到水城河8.3公里,於是心痒痒的,一腳油門右轉,一根煙功夫就到了水城河。

遠處的群山綿延起伏,山間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壩子,田地裡面栽種着大片的洋芋,依山是靜謐的村莊。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大群正在補路的村民,停下車來,與他們寒暄,你們來這裡修路補路有報酬嗎?他們不願回答,是一個看似村民小組長的人站出來說:都是義務工,路不好,對外面來的人不好對我們出門也不好。多樸實的語言,正是這些樸實的農民兄弟與遠山近樹、屋舍構築了一幅散發着濃厚泥土氣息的鄉村畫卷。

水城河是滇雲遺珠,在數百里方圓,誰能找到類比的山水,九寨溝遠了點,這水城河近在眼前,你忽略不是這方山水的錯,而是在於你缺少發現。

從停車處走過一個村莊,過一座小橋,翻一個土丘就到了。只見河岸青油油的草甸,獨木成景而不知名的那些樹看似有些閱歷了,也許和這條河一樣是少年還是盛年,天機不可泄,實際上也無人可問。

羊在山坡上,咩咩幾聲又顧及吃着嬌綠的樹葉,水牛踏碎水中的倒影,攪得一河的浪漫。老農荷鋤於跳墩石上,翩然如舞者,玉台綠帳,相得益彰。

同行的縣委宣傳部長向我一一介紹說,那是羊過河,那是水磨房,那是石蘑菇,那是葫蘆塘……眼前這一間被當地群眾精心呵護着的拍攝電影《絕代》時留下來的簡易房,成了水城河的一大看點。電影《絕代》里的末代女土司,那風姿綽約,讓人浮起不盡聯想。天然的大石窟,優雅而富有靈氣,雖然天成,仿如能工巧匠精心雕琢過。石窟可容納百人,在石窟里講話,能聽到回聲陣陣,像似一隻天然的大音箱。

古老的水磨房遺址還清晰可見,我們仿佛到了一個行將老去直到消失殆盡的文明,想當年,小木屋裡,河水夜以繼日地推動着石磨,吱吱嘎嘎的聲音。尤其暑夜,滿天星斗,多情的男女就在這水磨坊,演繹出了多少愛情故事。時過境遷,來的是我們這些不諳情調的人,踏過再走。

正當我邁步走時,部長指着前面一個深潭和那個人為炸開的大約四十公分寬的缺口告訴我,這是一個幾乎荒誕的故事,這長不過十米,寬不到四米,形似葫蘆,平平淡淡的小塘也看出和別的潭水不一樣的。

部長說,20年當地人前用兩根6米長的竹竿連接在一起都沒有探到塘底,於是了了的收了場,之後誰也說不清葫蘆塘的水到底有多深。後來歲月的流經,捲起千堆泥,把小小的葫蘆塘底也抬高了許多。

村裡的人告訴我,以前只要是不遠處的水城村,聽到葫蘆塘嗡嗡巨響,或者葫蘆塘的上空升起白色柱狀煙霧,那就意味着要下一場雨。

還傳說,當年鳳氏土司敗走三台山鳳家城,舉家逃往大黑山時,馱着大量金銀財寶的馬隊被明朝的官兵追殺於此,情急之下,家丁們把所有的金銀財寶都拋到了葫蘆塘中。從此葫蘆塘的神神秘秘,不知引來多少貪婪的探寶者,無奈潭深幾許,而總是無功返回。

附近群眾對葫蘆塘里藏寶的傳說也深信不疑,1965年,水城村還組織過村裡的壯漢,打撈過葫蘆塘里的財寶,眼下的葫蘆塘那個明顯的缺口就是當時被村民用炸藥炸開的,他們還趁季水小少的時候,動用生產隊裡四台大功率的抽水機同時抽塘里的水。正看到水要見底時,突然間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接着狂風暴雨,河水陡漲,嚇得探寶者都落荒而逃。

從此後,不論是晴是雨,葫蘆塘都不會發出嗡嗡居響聲了,再也看不到葫蘆塘上空升起的一股白色柱狀煙雲,人們出門憑感覺,帶上雨具還是不帶上雨具。

水城河你是看不見一瀉千里,碧波蕩漾之勢的,但曲腸回觴倒像是一首悠揚的戀歌。你只能小步慢走,河水清澈透底,有心的話你看得見河中小魚呵欠。

我們又來到了當地人叫灑布魯的地方,還有絕妙一景,這裡有陰陽兩石。我們順着部長手指的方向,在對面的石崖上果真看到了左右陽陰兩石,兩石相距不過五十米,尤其一石狀若女陰,惟妙惟肖,比「陰柔舉世無雙」的福建連城石門湖的「女陰石」還酷似幾分;後來有人形象地把這裡的兩個石頭叫做「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門」。

過了草甸,就是山岸了,但並不難走,岸石危危,嶙峋多姿,山亦石,石亦山,個個看似憨態可掬,卻不乏靈異動感,不見開口卻已聞聲。

其間有很多平整如方台的磐石,人在其上,或蹲或做或站立,頭頂蒼穹,面朝高崖,靜氣閉目,何求面壁開悟,人生何處不舞台呢?

水柔不乏力,一路上河床上的山石被淘得大窟小孔,倒也好看,更有水流拍擊,發出鼓聲陣陣,隱約千軍來奔,想象這水中一城也許是過去的兵家必爭之地。

有一處滑石坡大得出奇,也寬得出奇,那水到了這裡就緩緩地漫過,陽光下,玉光閃閃,仿如玉氈銀毯。

再往下,河床次第而跌,形成小不過半米大到20餘米的眾多瀑布。第一道瀑布,這裡叫金鞍子,傳說古時有仙人騎馬路過水城河,看到水城風光煞是迷人,禁不住按下雲頭至此觀賞,迷人的景致競讓這位仙家忘記了按時回歸天堂。直到玉皇大帝急召,才戀戀不捨地離去,由於走得匆忙,就把金馬鞍留在了這裡。那些深深淺淺的石窩,傳說就是仙人留下的足跡。

我選擇了席石而坐,看撒玉擲珠,又生出很多情緒。

再往密林深處走就是飈水岩瀑布,這是水城河的結晶,也是集大成。溫柔的河水在這陡然一跌中有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

飈水岩瀑布絕對不是最大最美的瀑布,但它是最有個性的瀑布,不忍一水溫柔而到了這裡而變得毅然決然,倔強地一頭紮下,我不問它該走向哪裡,只見影映萬樹千藤之中,不顧盼,不回首,瀟瀟灑灑。

有的人忍不住脫下鞋子,赤腳步入冰涼的水中,清澈的水面倒影着葳蕤的樹叢,水深之處宛若一池的碧綠的春水,平靜地躺在大山的深處。

一游者在看過飈水岩後感慨萬千:嶙峋的亂石中間,一股急促的流水狂放奔出,沖刷着巨大的石塊,常年累月,永不停息,在水波的衝擊下,石塊被撞擊得奇形怪狀,不需要任何修飾,更無須打磨雕琢,每一塊石頭都可以獨立地構成一幅完美的景致。天空是蔚藍色的,幾朵空靈的白雲把蔚藍的天空襯托得寥廓而高遠,置身於這樣一個立體的詩意空間裡,我的心被陶醉了,任憑思緒翩躚飛揚。

我也在想,人生得失,伊如這這瀑布,高處時需自持,低處時亦瀟灑,有誰是萬年只持一個姿態,何況人生苦短。

水城河就這樣不論春來暑往,總清洌碧綠,可人得像山野中的彝家少女。

只是可惜水城河沒有任何摩崖題刻,也沒有觀景樓台,更沒有詩詞楹聯,純淨的美麗讓我有些惻隱,於是打油一首,只證明我來過:

春綠點點一河秀,巉岩森森水城兀;

弦笛笙歌天籟遠,山茅佐酒可下廚。

遍尋三迤覓不見,滇中閨里有遺珠;

莫與桃源爭芳去,五柳居處羨羅婺。

就要到吃晚飯了,天空下只留半抹夕陽,望倒影模糊地映在水面上,此時,才覺得水城河的美竟然早晚各不相同,恬靜得有些醋意。

當我們站在水雲澗門口的小橋上,看着漸漸變暗的天幕上,一輪鈎月慢慢地升起,遠山漸漸模糊。雞鳴狗吠,荷鋤歸來的老牛嗡嗡,羊群咩咩,炊煙在騰起,路過的老農,靜靜地打量着我們這些熟悉或陌生人,這是在書上描繪的風景,在城裡更不曾見過。

晚餐豐很盛,不染塵埃的水城土雞,地地道道的山豬火腿,地里現拔的青白苦菜,我覺得還不過癮,田裡嫩得惹人的土豆尖,村委會主任看出了我的意思,忙吩咐他老婆下田去取葉尖,不到幾分鐘,就掐來滿滿一筲箕。

我說,該用開水潦潦,把水瀝乾,放油燒自冒煙加干辣椒,再將土豆尖下鍋三炒兩拌就行了。還沒有出鍋,大家就期待着了,一股清新的香味飄來。果真好吃,三下五除二,盤子就見了底。

他們說,平生第一次吃土豆尖,平時都是拿來餵豬的。

與豬爭食,應該不算什麼,就即便這些土豆尖都給了豬吃,豬的最終也要被人吃掉。

這是什麼邏輯?我在想。如果我眼下的這水城河也遺荒野老,那才是情何以堪。我和部長開玩笑說:要不把水城河交由我來開發。部長說,好啊。這句脆蹦蹦的反而讓我哽咽了。不是我有何德何能,我知道這方山水的分量,她是雲南省會城市昆明600萬人的命脈所系。

水城河,雖然不能讓昆明的孩子不再在書本尋找「水城」昆明的影子,但水城河成全了昆明人的懷想與希望。

3) 一個名叫李洪濤憤青說:「在昆明市的四周,我們很難找到第二個像掌鳩河這樣的地勢!三台山高地與掌鳩河,很可能是上帝給予昆明人民的最後恩賜!」

水城河,掌鳩河,兩個不搭界的名字,怎麼非要把他們挪在一起,到我一說你就知道了,水城河和掌鳩河就是一條河的關係,水城河是掌鳩河的上游,好比瀾滄江和湄公河,也好比金沙江和長江,說白了,我們和昆明人共飲的是一江水。儘管「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但還不到「日日思君不見君」的程度,充其量100多公里,觸手可及。

掌鳩河本身就是抒情的,更何況遇到只會抒情的作家們,抒情的作家遇到抒情的河流,只能避免不擦出火花,於是有了:

流雲趟過掌鳩河!揮動金戈鐵馬,遍歷百轉千回,幾經春生秋殺,從遙遠天邊浣紗歸來,只為那縷剪不斷的記掛和眷顧。多年戀戀風塵依舊不改初時容妝,一樣天馬行空,靈動飄渺,豪情快慰,柔腸百結。唱着古老的歌謠,踩着輕快的節拍,秀着妙曼的身姿,在掌鳩河泛起的浪尖輕舞飛揚。

日光切割着路上行人的身影,單薄而蕭條。每一顆遠離故土的心,卻可在掌鳩河的歌吟中找到博愛和寬容。這條穿城而過的珠鏈,總和着羈旅遊人的心脈一起搏動,澎湃着一闋闋悠遠而唯美的詩行。沿着落滿沙粒、雜草叢生的河岸,思想的放逐和漂流在無限延伸的意境中卻品讀到了「白馬秋風塞上」的雄渾,也讀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約。

流雲趟過掌鳩河!可曾弄濕新娘子的紅繡鞋?一襲水袖輕紗,臨風衣袂飄飄,映照着梨花帶雨般永不衰老的容顏。做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將一生愛戀小心翼翼地典藏。

流雲趟過掌鳩河!捎來淡妝濃抹色彩的故事和童話般不老的傳說。

流雲趟過掌鳩河!撒下飛揚着渴求奮鬥的激情和青春不滅的火種。

流雲趟過掌鳩河!帶走憧憬中美好祈願的守望和一生不變的承諾。

作家對掌鳩河絕美的抒情,這才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掌鳩河對於昆明城市之重,對於昆明人心理之重。

不得不再次提起那個叫李洪濤的憤青,他拋出的《昆明是個缺乏野心的城市——關於昆明市不適宜人居的警世通言》帖子應該是善意的,之所以是善意的,是他看到了昆明需要面對現實,和需要面對現實的勇氣。他在貼里這樣說:

雲南氣候濕熱,年降雨量逾千,本不應該缺水。然而昆明壩子處於高台之上,四周都是海拔低於昆明的河谷地帶和壩區。而昆明壩子四周的山體比較單薄,因此,昆明市的積水能力嚴重低弱,再加上旱季雨季反差太大,雨季不敢大膽蓄水,所以昆明其實是一座缺水的城市。

昆明市積水面積最厚實的地區在北部,積水區可延伸到嵩明縣北界,元代賽典赤修松花壩水庫,解決了昆明壩北的用水,使昆明的城市規模很快超過大理,成為雲南第一大都市,前幾年又搞了個掌鳩河引水工程,將三台山東南麓的水流引入昆明,勉強解決了現有的城市用水。

但除此之外,昆明市還有多少積水面積呢?

昆明壩東的梁王山離市區很近,背後是珠江流域,平均積水縱深大約不足10公里,支撐呈貢新城恐已捉襟見肘,而梁王山南段的積水面積更加單薄(很多地方縱深不足3公里),實不知今後的晉寧新城水從何來?

昆明南部的江川、玉溪海拔均低於昆明,不具有大面積積水的可能性;西部那就更不用說了,站在市中心人人都看得見西山大屏風。一目了然!屏風背後是滇池的出水河道螳螂川……。

因此李洪濤得出了「三台山高地與掌鳩河,很可能是上帝給予昆明人民的最後恩賜!」的妄言。

果不其然,我們不妨回顧昆明電視台2007年4月播出的一旦節目,其中羅列了《掌鳩河大事記》:

1993年 雲南省委、省政府下達「外流域引水濟昆」的歷史性任務。

1993年5月至1994年2月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組織力量對以昆明市為中心200公里範圍內的水系進行調查,從祿勸縣雲龍鄉掌鳩河調水被推薦為首選方案。

1999年11月國家計委正式批覆了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9年12月19日 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破土動工。

............

2007年3月13日,掌鳩河清泉順利流到第七自來水廠,試通水工作圓滿成功。

2007年3月25日,掌鳩河引水供水工程正式向昆明城供水,歷時八年世紀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這是個十月懷胎的過程,一旦分娩給整個昆明的意義不言而喻,這個耗資14億人民幣的碩大工程,官方總結了四點,首當其衝的就是「暫解昆明水危機」。其它三大意義依次是:市民喝上優質水;有望置換草海水;提高城市競爭力。

一個叫「禿筆塵封數十」的,還以「賀引掌鳩河水濟昆工程完成臨場留句」,當流水嘩啦啦流出水龍頭的那一瞬間,肯定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百里河清日夜東,鑽山過嶺越蒼穹。

輕歌直濟昆明岸,歡唱環遊金馬宮。

昨日枯城千戶苦,而今玉液萬家豐。

雖逢好水來天外,莫忘留予後世功

4)雲龍水庫與其說是人們改天換地的精神締造出的還不如說是水城河犧牲自己締造出的。雲龍水庫,這座高原上的「千島湖」,讓水城人有着複雜的心理。人們享受着清冽的湖水,泡着上好普洱老茶,一邊啜飲,一邊海闊天空的時候,水城人還在守着一縷孤煙,青山綠水,並沒有給水城人以富庶與安逸。

雲龍水庫是大美的。與其千里迢迢去浙江看千島湖,還不如就在跟前看雲龍水庫,雲龍水庫和千島湖貌似神似,只是規模小了些,但更有觀賞性。

雲龍水庫同樣有千島湖的那種「不是綠,不是藍,又似綠似藍」的水體,恰似白居易《江南好》中「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描繪。千島湖和雲龍水庫都因為水中浮游生物少,湖水清澈如鏡,加上水深,所以看上去就像翡翠般似綠如藍了。

千島湖湖面開闊,一碧萬頃,雲龍水庫則沒有那麼恣意,像是小家碧玉,但同樣都是島嶼棋布;大島如山,小島如船,再小如履,個個清脆欲滴,像一塊塊半浸在湖中的碧玉。

千島湖和雲龍水庫的湖邊山上及湖中島嶼都覆蓋着茂密的植被,不見土,不露石,青山翠嶼,無限生機。

雲龍水庫不同於千島湖的是,儘管於湖中島嶼眾多,港汊交錯,但無百舸爭流,不過只要你來了,還是可借得一舟,極盡遊目騁懷之樂的。

登幸邱山看湖,從山巔看湖又是另一種境界。

幸邱山又名火期山,在這裡鳥瞰雲龍水庫,萬千峰巒奔來眼底,湖中千島,宛如仙女曬桃。湖中不時盪起了迷人的色彩,水孕着山,山鎮着水,水漫峰里,峰陷水中,蕩漾着一股撼人心靈的氣息。偶爾幾株浸水的松樹,翠綠的針葉透着或黃、或綠的顏色,讓幽綠的湖水更添上了幾分色調,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妖嬈。

高插雲霄有幸山,

名山勝境好遨遊。

神超像外情何逸,

畫入圖中景最幽。

幾陳香風剛拂面,

一輪紅日正當頭。

北花把盞題佳句,

詩酒能消萬古愁。

我忘了這是何人的詩句,但對眼前山山水水的描摹是入木三分的。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政協辦公室的李點芳說:雲龍山水之美,美在「松濤並水濤」之奇趣。

從清代雲龍本地彝族詩人魯大宗的兩首《聽濤軒秋夜即景》中,我們在看到詩人恬靜歸隱的安然心情的同時,也明顯感受到作為「松濤鳥韻入畫屏「的雲龍山水超凡脫俗之清麗怡人。

側耳軒前聽,松濤並水濤。

窗明燈影瘦,夜靜月輪高。

鶴夢棲常穩,龍吟定不囂。

秋霄無所事,杯酒助詩豪。

徒倚東軒下,憑誰話寂廖。

機心尤可定,詩癖總難消。

露氣滋紅菊,風聲拂翠蕉。

隨時成好趣,歌詠自超超。

5)回過神來,還是覺得水城河的美是一種純淨的美,美得不沾世俗,水城河是水之美,潭、泉、溪、瀑、河連綴一體,動與靜結合,剛與柔相濟,萬紫千紅,多彩多姿。錯落的瀑布群自石階上跌落,淺吟低唱,洋洋灑灑。水中倒映着綠樹、山巒、石崖、藍天,一步一景,水在樹間流,樹在水中長,花在水中開。

水城河是最簡約而又簡單、樸素的土地,去水城河不僅僅是為了看景怡情,也不僅僅為了渲泄情緒;去水城河的也不應當只是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如果僅僅是作家的描摹、詩人的抒情、畫家的色彩、音樂家的歌唱,一切都難以表達出水城河最美的實質,水城河更是屬於廣大草根的。

去過水城河,一定能讓人獲得的淡定,在這裡,人世的一切紛擾都顯得如此多餘。近看或遠眺這裡的山水,個人的齷齪慾念蕩然無存,情感在新生、靈魂在完美,胸襟更明澈、清純、廣闊。高遠。

水城河的一切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無法描寫的,每一個人的到來都帶着自己的視角,看山看水各有心得,但更,多人的共識是「幽靜秀奇」。水城河何豈止是幽,幽得能聽清楚撥動心弦的聲音;又豈止是靜,靜得鳥不敢啾鳴;豈止是秀,秀得像出落亭亭大方的美人,腳步不敢重下半分;豈止是奇,奇得黑夜裡無燈,讓靈魂在夜幕下狂舞。

水城河的的美是四季不同的美,讓人去無窮想象。只有當毫無私心地投入她,呵護她,才能永恆的美。

水城河,我們的需要,就像我們需要空氣。

6)本土作家王勝華說過,插甸的山水是俊朗的。插甸的棋盤石,因悟人生如棋局,螃蟹箐,近看縈迴蜿蜒而幽麗,大響水的「山靜閒雲起,空谷幽澗鳴」。棋盤石我沒有去過,螃蟹箐就在我每次去萬德的路邊,每次路過,都想停下車來,照幾張照片,或屏氣看她一會兒,不管怎麼看,就覺得她靜如處子,不忍喧譁吵擾。

大響水,不瞞你說,20多年前我就去過了。那是年少輕狂,不管你天高地遠,那還是我到報社後的第一公幹,有一個年輕的「老記者」帶我,從祿豐出發往全州跑一圈。

去大響水石武定老宣傳張志敏提議的,我還只是個試用期記者,隨大流。那些年沒有像樣的交通工具,逮住那樣車都可以,哪怕是拖拉機。縣裡還好,安排了一輛「翻毛皮鞋」,大約40里山路,全身都快顛散了架。我這人就有這個好,只要是去一個陌生環境,就會覺得新鮮、興奮、忘乎所以。

對於大響水的細節已經很模糊了,最深的印象當是那個「老記者」,當汽車盤旋而下到河谷,來到大響水電站的職工生活區,才下車就有一漂亮的女子迎上來,和老張寒暄,就知道老張不是第一次來了,我那老記者見人家有幾分姿色,就來了精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直到人家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到後來陪同一路,還不時地挑逗人家。

不過我總覺得,這女子不應該在這大山里,這隻有流水、鳥鳴的單調與孤寂,對於一個懷春的女子來說是多麼孤獨。也許是第一次見到記者,多少有些緊張羞澀,卻又由得那記者逗她。

20多年後,再來,早已是「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女子也己是徐娘半老的人了。20多年了,還能認出什麼或想起什麼,就連這裡的人也不曾想起我們來過。

看瀑布就要沿着河谷南岸往上遊走,只見河谷兩岸群峰高峻,懸崖陡壁,當在不知不覺間踏過輕薄如紗的雲層,再爬上一道岩峰,就可以看到瀑布了。

這一箐鬱鬱蔥蔥的灌木叢林像是大響水的裙裝,把瀑布虛掩起來,隱隱綽綽,若有若無。升起的那一股藍煙,更讓人覺得如夢似幻,瀑布就像裊裊婷婷的出浴少女。

當然是因為誘惑,我們向大響水瀑布進一步靠近,遠遠地傳來了推磨般的聲音,越向瀑布靠近,聲音就越響,仿佛來自大地深處,沉悶而讓人振奮。乾脆走進,蹲下,畢恭畢敬地傾聽,此時仿佛置身在一個圓形的樂池裡。四周樂聲奏鳴,人就像漂浮在一片聲浪之中,每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

大響水,我想象它的得名應該和這瀑布有關,大響水開了個響亮的好頭,20多年來,緊隨着伊爾格水電站建成發電,其它多個梯級電站未雨綢繆,開發建廠指日可待。

這條河由武定境內的插甸鄉和貓街鎮的兩股水源匯聚而成,是武定縣內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金沙江在武定境內最大的支流。它發源於關天山南麓,流經貓街、高橋、插甸、田心、東坡,在東坡的白馬口注入金沙江。全長103公里,總落差1804米,流域面積1737平方公里。20年前哪想得到,勐果河成了一條堆金壘銀,造福桑梓的幸福河。

大響水還有它的傳說呢:在從前,大響水的盆壑里生活着二條龍,若是村民們把不乾淨的東西丟進盆壑里,惹怒了二條龍,它們會游出水面,呼風喚雨,給人間帶來災難……每當天陰下雨前,二條龍就在盆壑的水面上遊玩,並發出一陣陣「唔—唔」的聲音。那聲音清晰、洪亮,遠能傳到滇池湖的龍王宮裡……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有三個打獵的人在盆壑附近放了一排銅炮槍,正好二條龍在水面上遊玩,被這突然傳來的槍聲驚嚇,瞬間天地一片黑暗,二條龍騰空躍起,在盆壑上空盤旋一陣,發出一聲地動山搖的嚎叫,便向遠方的滇池湖飛去了……二龍飛走後,頓時傾盆大雨,洪水猛漲,洪水漫過河床,淹沒了莊稼,摧毀了房舍,百姓慘遭塗炭。

當洪水消退,一切復歸寧靜,人們卻再也聽不到龍的「唔唔」聲了,只有留下瀑布不分晝夜的轟鳴着,聲音是那麼的沉悶而又讓人振奮。

此借俞培德先生的《仙岩瀑》詩:「仙岩瀑流天上來,氣勢磅礴似響雷。白練傲擺地搖動,珠玉散花雪成堆。」這也是大響水瀑布的真實寫照。

有人評價,大響水瀑布,既有着熱烈與輝煌的景象,有着舒展與悠長的情懷,還有一種真切綿長、深沉而和諧的生命音韻。

你說呢。

7)本章節該到了落筆的時候了,但不忍。一條水城河,僅僅插甸那一小段,只不過是全豹身上的一斑。插甸和祿勸一衣帶水,原來都屬於楚雄州所轄,只是後來需要,各自「自立門戶」,但山水相連,也就不分你我了。

密樂谷我不得不說,他她是水城河的姊妹篇,有人形容「仙境」,似乎誇張了些,那把水城河擺什麼位置。「仙境」還時常有人誤入而念念不舍倒是真的。

一驢友講述他的密樂谷之行——

乘車從地芝蘭出發,往西南方向走,漸入佳境。在10多里外,只見一條河流橫亘路中。這條河流生得好奇怪,但見河床中布滿了無數形狀大致平整的石塊,極有韻律。攝影鏡頭中,這河的造型更是美妙,一個個石塊,似乎經歷了浣女們無數的勞作打磨而成,清澈的水流中飄搖着翠的水草,小魚兒在其間游弋。你可以石塊為橋,從其間跳躍過河,感受有驚無險的樂趣。

進入密樂穀穀口,路慢慢變窄,曲折起伏迂迴之中,不時有河流橫路而過,三回兩轉的顛簸中,倏然頓覺兩側山壁景象與谷外迥異:一處處以紫色、淺紅色為基調,形狀奇特的巨大崖壁撲面而來。這些崖石大都生成一個個單元,輪廊圓潤居多,崖壁上生着質感極強的美圖,其中一個圖形,居然讓人聯想到非洲羚羊那躍動的花屁股。抬眼張望,居然還有吊腳樓式的木屋安扎於美麗的巨崖之下,據說這是谷中牧人的居所。哦兩者一個雄渾天然,一個輕盈飄逸,儼然是守護神翼下的仙之居所,這山、這樓屋,儼然另一類挑花源景。而這密樂谷長有10公里,美景還多得是。

越過一處豁口,仙人石房讓人觸目驚心。它巨大,接近圓形的穹頂環圍着石房的大部;它華麗,美麗的赤彩條紋披掛崖壁,眩目的日光從頂部流瀉而下,給人一種亘古久遠、神力所造的感覺。聽說,這裡是仙人釀酒的作坊,這崖壁上的彩紋,是仙人出入時拂袖騰空而揮就,每當雨季來臨,這裡便是水簾飄弋,意韻更加神秘……丹霞地貌在雲南並不多見,而這裡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也是他見過的最具特色和觀賞價值、距昆明最近的丹霞景觀。

密樂谷目前去的人尚少,各種景觀都處在天然原始的狀態,沒人命名和雕飾,因此它是個特別適合思索和遐想的世界。在其中,你盡可以拓展你的形象思維。谷中有無數擬人似物的景觀,它們沉默不語,又仿佛有生命,這生命從何而來﹖來自這裡的鳥鳴猿啼,來自嘩嘩作響的林間風聲和歡騰跳躍的溪流。有一處山崖的側影,酷似一隻巨象,它輪廊逼真也便罷了,而端端地在最要命的地方——象眼處,恰恰生出一個圓洞,這就絕了……

8)到祿勸掌鳩河畔還可以可看看古彝文碑,那是和「雄冠三十七部」 的驕傲與榮耀。車可到到發泥漬村,之後需沿着古道徒步,過一座石橋,再沿着水溝往裡走,不過二里,就可以看到一方位於掌鳩河畔的彝文《羅婺盛世碑》摩崖石刻了。石刻寬約2米,高不到1米,四周圍飾圖案,刻文從左至右直書,共4段581字。是迄今雲南境內發現的彝文碑刻中,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彝文石刻。

《羅婺盛世碑》記述了從宋代起就曾羅婺部鳳氏土司,父子連名共14代350年的興盛史。石刻原來共有三塊,一塊彝文,兩塊漢文,其中一塊漢文碑刻在修水溝時已毀壞。旁邊山崖上還刻有「山水之間,武溪勝境」的大字石刻,下有明文人王元翰題字。

清代彝族貢生魯大宗先生,對《羅婺盛世碑》幾多感慨,便寫下了《過武溪勝境看鳳氏家譜》:

偶過溪山境,清音入耳幽。

家聲垂萬古,世系譜千秋。

聳峭排雲嶂,汪洋認水溝。

何人鐫字去,書法至今留。

不難想象,這位彝族貢生每次騎馬路過此地都要下馬駐足,而後牽馬徐行,每次的心頭都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於是又寫:

《再疊前韻》:

峭壁巉岩下,青蒼景最幽。

自饒山水趣,不數海天秋。

路達長安道,渠通普濟溝。

幾回來往處,勒馬總勾留。

魯大宗,可以說是一生飽讀詩書,追求功名的人。他曾被省學政從優秀的貢生中選為拔貢,送京都朝考獲二等第一,選為州判,但時運不濟,懷刺不投,最落得個「黃花影瘦秋光老」的無奈感嘆[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