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秋韻(劉錫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水鄉秋韻》是中國當代作家劉錫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水鄉秋韻
在網上、在夢裡、在各種圖畫中,我對江南的水鄉早已耳熟能詳——小橋、流水、人家,對於我這個生長在北方的人來說,每當看到那種如夢如幻的景致總是充滿着無限的嚮往和遐想。對於我來說,水,不僅是維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也是給我帶來愉悅的地方。
我的家鄉在膠東半島的渤海灣邊,村子的四周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池塘。從記事起,只要有可能,我一定會想方設法呆在池塘邊上,看看池塘里戲水的水鳥、看看池塘邊搖曳的水草、看看水草上恬靜起落的蜻蜓、看看水裡歡樂的蝌蚪,有時看到一條小魚慢慢向着岸邊遊了過來,我會激動地屏住了呼吸,生怕我的喘息聲驚着了小魚;有時什麼也不看,就看着池塘里一層層湧起的浪花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遺憾的是,村裡的池塘離我家並不很近,每當我走在去往池塘的路上,我就會想,要是我家住在池塘邊上就好了,一出家門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池塘那將是多麼的開心啊!從此,池塘邊的家便時不時地出現在我的夢裡。若干年後,當我第一次看到吳冠中先生的水墨江南,一下子被他筆下一幅幅如夢如幻的江南水鄉美景吸引——世界上竟然還有比我的夢裡的家更加美好的地方!從此,能身臨其境地觀賞、感受江南的美景成了我的一種期盼。沒想到我的這個期盼在我的心裡一埋就是五六十年。
我們行程的第一站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西塘。
深秋的西塘雖然沒有了吳冠中先生筆下那煙雨朦朧意境,但是,在如洗的天空下用金黃色的夕陽勾勒出的由小橋、流水、人家、黃綠相間的植物組成的一幅幅美麗通透的畫卷早已醉透了我的心。我順暢地呼吸着這裡潔淨的空氣,漫步在千年的青石板街道上,望着眼前這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一種亦夢亦幻的感覺油然而生。煙雨長廊是西塘特有的景致。千米的長廊,不僅連接起了沿街的商鋪和人家,還連接起了古今幾千年的時空,連接起了中國和美國的文化。漫步在其中,不僅有穿越時光隧道的感覺——望着長廊的遠處,仿佛看到戰國時期的吳國小販正挑着貨擔從遠處走來,還時常會感到美國電影《碟中諜3》中的湯姆克魯斯為了擺脫追捕,從我身邊飛快的奔跑,並且躍身跳入河中的驚險鏡頭——該電影的許多外景是在西塘拍攝。
西塘夜的美很特別,既有驚心動魄,又有舒緩恬靜。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和諧地融合在一個空間裡並不容易,但是西塘做到了。說她驚心動魄,是指西塘的絢麗多彩的燈光夜景和震耳欲聾的搖滾樂,在夜空中相互碰撞所摩擦出了絲絲的火花,西塘的酒吧街到處閃爍着這種火花;說她恬靜是,你若喜歡安靜,就找一個臨河的小酒館,一要上一壺老黃酒,一碟熏青豆,一邊慢慢品着老酒一邊聽着甜軟的吳語越劇,或許就找到了成仙的感覺。
西塘是個古鎮,是個與時俱進的古鎮。她的美麗和繁華深深感動着我。夜宿西塘,也圓了我兒時睡在水邊的夢。這一夜,我不斷地在現實和夢境中交替,只是想更多地品味出她醇厚味道的層次。
清晨的西塘似乎又回歸了她本來的恬靜。淡淡的晨霧下,除了偶然破曉的雞鳴,便是吱吱呀呀的船槳的響聲,一條船劃破了如鏡的水面,在它的身後留下了一道道長長的漣漪。此情此景似乎看不出季節的痕跡,只有靜靜站在河邊的樹上那或半黃半綠、或殘缺不全的葉子在提醒着人們,此時已是深秋。
告別西塘,乘着晨霧,坐車一個多小時,又來到了另一個江南水鄉烏鎮。
相比西塘,烏鎮景區的規模要小些。雖然烏鎮的旅遊區規模不及西塘,卻被戴上了5A景區的桂冠。走進烏鎮,仿佛一下子把時間的指針往回撥了上百年。烏鎮的景致和建築到處都流淌着古老的痕跡,極少見到現代的符號。沿街的商鋪繼續沿用着掛滿滄桑的招牌,門樓牌坊上布滿了歲月的青苔,房頂上的黛瓦的縫隙里長着的一簍簍的草已經泛黃,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着黃色的穗子,向人們訴說着過去三季的風雨經歷,腳下的青石板也被歲月磨得沒有了稜角,在道路的中間部分出現了凹下去的一塊塊光滑的平面上記載着數不清歲月的腳步。
相比西塘,烏鎮多了些文化的氣息。這些文化氣息不僅是因為有矛盾紀念館的映襯,不時見到的臨街的入戶大門上那些以「晴耕雨讀」為題材的對聯,和西塘以富貴發財為主的祈福就有着不同的韻味。查閱歷史,烏鎮歷代的進士及第就有六十多人,舉人近二百人。古代烏鎮最大的名人是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他曾在烏鎮築館讀書多年,並編撰了《昭明文選》,此書對中國文壇影響極大,可與《詩經》、《楚辭》並列。從蕭統到矛盾所傳承的中華文化,為烏鎮的歷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可以說,烏鎮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是中華文化延續的展覽館。走在烏鎮古老的街道上,看着滿眼古老的建築和景致,我仿佛感到,烏鎮的一磚一瓦都浸透着文化的氣息;來到烏鎮的河邊,望着平靜潔淨的河水,那微微泛起的漣漪上都閃爍着前輩們膾炙人口的美文和辭賦。我在想,是烏鎮的美麗景致養育了一個個文人大家,還是文人大家們造就了烏鎮的靈秀呢?站在秋色中烏鎮的小橋上,我舉着相機竟一時不知道該照什麼。透過照相機的取景窗,我看到的似乎不是接踵而來的遊客和迷人的景致,而是看到了歷代文人大家們在沿街的廊橋邊吟詩作賦、看到了《春蠶》里的老通寶坐在石橋邊,望着一擔白花花的蠶繭默默抽着煙、看到了圓葫蘆腦袋的小寶爬到了對面的樹枝上去掏鳥蛋……突然,我的照相機里一片漆黑,我抬頭一看,原來是一片焦黃的落葉飄了下來,正好遮住了照相機的鏡頭。
出了烏鎮景區,我還沉浸在對古鎮的回味之中,景區外隨風招展多姿多彩的旗幟上,世界互聯網永久會址的標記,向世人展示這這座古鎮與世界最前沿科技的銜接,對我來說,這已經不僅是視覺上的衝擊。古老文明和現代最前沿科技的有機融合,成了烏鎮獨特的風景。
每個江南古鎮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都是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隨便翻上一頁都會使人陶醉,愛不釋手。
作者簡介
劉錫宏,本名呂修嶺,籍貫山東省東平縣,原任黑龍江省肇州縣教師進修學校歷史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