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氯化碘,紅棕色液體或黑色結晶。結晶有兩種變體。α型為黑色針狀,性穩定,光照下為寶石紅色。β型為黑色片狀,性不穩定,光照下為棕紅色。有氯及碘的氣味。不吸潮,但接觸空氣時能形成五氧化二碘。溶於水、乙醇乙醚二硫化碳乙酸[1]

氯化碘

相對密度(d0)α型3.1822(d34)β型3.24。熔點α型27.2℃、β型13.9℃。沸點α型97.4℃、β型97.4、100℃(分解)。最小致死量(大鼠,經口)50mG/kG。有腐蝕性

目錄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外觀與性狀: 黑色結晶或紅棕色液體,存在α,β兩種結晶形式。

熔點(℃): 27 [2]

相對密度(水=1): 3.1822(0℃)

沸點(℃): 97.4(分解)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 無資料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資料

臨界壓力(MPa): 無資料

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溶於乙醇、醚、乙酸、二硫化碳。

化學性質

遇水分解生成次碘酸和氯化氫。能與許多單質發生作用,如與鉀、鋁、白磷發生爆發性反應;與銅、銻、砷、硒、鐵反應激烈;與鈉、鎂、硫等反應緩慢。與金屬氧化物作用生成氧、氯化物和碘化物。與有機物發生碘化作用,同時呈現氯化作用。

作用與用途

用於制農藥增產靈,也用作分析試劑、催化劑等。

使用注意事項

危險性概述

健康危害: 本品對眼睛、皮膚、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和腐蝕性。受熱分解放出氯和碘煙霧。

燃爆危險: 本品不燃,高毒,具腐蝕性、強刺激性,可致人體灼傷。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強氧化劑。接觸有機物有引起燃燒的危險。遇水或水蒸氣反應放熱並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遇鉀、鈉劇烈反應。遇高熱分解釋出高毒煙氣。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氫、碘化氫。

滅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滅火時儘量切斷泄漏源,然後根據着火原因選擇適當滅火劑滅火。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若是液體,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用蘇打灰中和。若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若是固體,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防止煙霧或粉塵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膠耐酸鹼服,戴橡膠耐酸鹼手套。避免產生蒸氣或粉塵。避免與鹼類接觸。尤其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與鹼類、食用化學品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製備

在碘上通氯至生成物完全液化,蒸餾收集100-101.5℃的餾分;或由在液氯中加入碘,反應24小時後,在常溫蒸去過剩的氯而製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