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盛言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氣盛言宜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作者德行、學養深厚,作品的內容自然就充實而有氣勢,語言表達也就能夠做到合宜。「氣」兼文章精神氣質與作者人格境界而言,「言宜」則是指文辭能夠達意而且聲韻和諧。出自韓愈(768—824)《答李翊書》。韓愈志在「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 認為「氣」與「言」二者不可分割,其內在邏輯是:作者德行、學養深厚,即內在精神的充實,是作品內容充實的前提;作者精神充實和作品內容充實又是文章氣勢盛大、文辭合宜的前提。作者德行深厚則無雜念,學養則越發深厚,思維則活躍而富有激情,在寫文章時就能夠調動自己的全部學識、生活閱歷及創作經驗等,因而寫出的文章也就容易做到既有氣勢又表達合宜。韓愈並不輕視語言形式,「言宜」本身也需要掌握寫作文章的規範和技巧,不過他的重點一是突出文以貫道、傳道的主張,二是強調「氣勢盛大」即主體學養、經驗、識見、語言經驗等各方面積累的重要性。作者的自身修養決定了作品的精神境界和氣勢,這種精神境界和氣勢可以驅動語言表達自然合宜,而且也讓讀者感覺到合宜。

引例1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韓愈《答李翊書》) (文章的氣勢很強,那麼句子長短搭配和音調的抑揚頓挫自然都會恰當。)

引例2

《上宰相第三書》,雖少作而精心撰結,氣盛言宜。 (包世臣《藝舟雙楫·書韓文後上篇》)) (《上宰相第三書》這篇文章,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是精心撰寫的,作品內容充實而氣勢盛大,語言表達合宜。)

引例3

歐陽永叔始宗昌黎,其徒蘇軾、蘇轍益因師說而大其焰,要不出氣盛言宜之一途。 (王禮培《小招隱館談藝錄·論歷代文派》) (從歐陽修開始宗法韓愈,到其門徒蘇軾、蘇轍則繼承師說而愈益發揚光大,其精要之處不外乎「氣盛言宜」這一宗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