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氣化

來自網絡的圖片

指陰陽之氣的變化。亦以喻世事的變遷

南朝宋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豈獲上附 伊 顏 ,猶共賴氣化。"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氣化

拼音; qì huà

注音; ㄑㄧˋ ㄏㄨㄚˋ

詞語解釋

汽化是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其中包括蒸發和沸騰。與之對應的是液化,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還有升華,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氣態凝華,物質由氣態轉變為固態。

南朝宋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書》:"豈獲上附 伊 顏 ,猶共賴氣化。" 明 宋濂 《送張君之官山西憲府序》:"剛烈之士貴勢莫能加,威力不能變,參乎氣化,關乎治體。" 清 顧炎武 《采芝》詩:"不礙風塵際,常觀氣化交;晨光明虎跡,夕霧隱鳶巢。"

中國古代哲學術語。指陰陽之氣化生萬物

宋 張載 《正蒙·太和》:"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意謂"道"是物質變化的過程。《二程遺書》卷五:"萬物之始皆氣化;既形然後以形相禪,有形化;形化長,則氣化漸消。"意謂氣化而生萬物之後,各物種就能一代一代遺傳下去。 清 王夫之 《尚書引義·太甲二》:"氣化者,化生也。"

術語介紹

中國哲學術語;

指陰陽之氣化生萬物。如臟腑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輸布流注,中氣的升降,機樞的開闔等。參閱《素問·靈蘭秘典論》。

中醫學名詞; 指人體內氣機的運行變化和升降開闔。如肺臟的功能活動,氣血、津液的輸布流注等。

氣化,生理學名詞。泛指陰陽之氣化生萬物。通常表示生理性的氣機運行變化。如臟腑的功能、氣血的輸布、經絡的流注等。又專用於概括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三焦對體液的調節稱"三焦氣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稱"膀胱氣化"。《素問·靈蘭秘典論》:"膀胱者,……氣化則能出矣。"

語音上濁音的清音化

即由濁音變為清音的一種變化。如"病"、"動"、"共"等字的聲母,原是古漢語的濁聲母,演變到現在的普通話成為清聲母,就是濁音清音化的結果。

物理/化學術語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氣化。如煤的氣化。(與汽化有差別。)

氣化裝置

用於燃煤電廠灰庫、灰斗底部,加熱空氣透過氣化板使干灰充分流化,保證卸灰通暢。氣化裝置的透氣層材料採用碳化硅,殼體為鋼結構,碳化硅材料的氣化板有足夠的強度,表面平滑,透氣性好。

氣化槽的槽體為一次成形,箱體及連接處保證密封不漏氣、不漏灰,底板及法蘭連接面光滑平整。氣化裝置分氣化槽、氣化板兩種:氣化槽用於平底灰庫底部,均勻布置於底部,由灰庫邊緣到卸料口傾斜角度不小於6 O,布置面積不小於灰庫底面積的15%。氣化空氣量0.62Nm3/min.m2;氣化板用於錐底灰庫底部、灰斗底部,一般接近卸料口處布置2塊,錐底直徑Φ1830處布置4塊。氣化空氣量0.17Nm3/min塊。[1]

參考文獻

  1. 氣化和汽化有什麼區別, sky壞小孩12138,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