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主主義與教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主主義與教育》,全名《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哲學導論》,舊譯《民本主義與教育》,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約·杜威著,1916年由美國麥克米蘭公司首次出版。曾被譯成20多種文字。中譯本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鄒恩潤譯,陶行知校。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共26章,第1版中譯本約32萬字。着重研究「民主主義」社會(即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教育問題,以倡導個人的各種能力自由發展及注重培養個人對於社會關係與社會利益的關心為貫穿全書的主線。第1—6章,在一般的理論意義上探討了教育在社會方面的作用。第7章提出了「民主主義」社會的兩個基本條件:1.各種社會利益必須由組成這個社會的全體成員共同享有;2.個人與個人、團體與團體之間必須擁有圓滿的、自由的交互影響。因此,便繼而提出了民主主義社會所需要的教育就是要使「個人的能力不受約束,向着社會的目的積極向前生長」。第8—23章,在「民主主義」社會的前提下,系統地分別論述了教育的目的、經驗與思維、思維與教學、課程、教材、教法及教育與職業等諸多教育問題,極力反對以往教育理論在諸如心與身、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知與行等方面所作的種種區分,主張以動態的聯繫的觀點看待它們。第24章闡述了教育與哲學的關係,指出哲學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論,而教育乃是使哲學上的分歧具體化並受到檢驗的實驗室,從而使教育與哲學有機地聯繫起來,並使諸多教育問題在哲學的高度上得以解釋。第25、26章,就哲學與教育學說聯繫最為密切的知識論及道德論作了詳盡的論述,並以堅持認識和有目的的改造環境的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及責任與興趣、智力與品性之間的協調統一為其認識論和道德論的主要特徵。

本書對世界現代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作者介紹

約·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佛蒙特州柏林頓鎮人。1879年畢業於佛蒙特大學,1884年獲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主任,並在1896—1903年間創辦了芝加哥大學初等實驗學校(通常稱「杜威學校」)。1904—193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1919年五四運動前來到中國,傳播其實用主義哲學及教育思想。主要著作還有《我的教育信條》、《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明日之學校》、《經驗與教育》、《人的問題》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民主主義與教育 相關視頻

教育公共基礎:《民主主義與教育》是哪位教育家的著作?
宋大千老師講述杜威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