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葡萄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葡萄葉 | |
---|---|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122942&sid=1188049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毛葡萄葉 漢語拼音:Máo Pú Tɑo Yè |
毛葡萄葉,中藥名。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VitisquinquangularisRehd.的葉。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湖北、廣西等地。具有止血之功效。用於外傷出血。[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毛葡萄葉
拼音名:Máo Pú Tɑo Y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V.pentagona Dielset Gilg]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Vitis quinguangularis Rehd.的葉。
採收和儲藏
夏、秋採收,曬乾。
原形態
毛葡萄 木質藤本,長達8m。幼枝、葉柄和花序軸密被白色或褐色蛛絲狀柔毛,老枝紫紅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7cm;葉片卵形或五角狀卵形,不分裂或具不明顯的3-5角棱以至3-5裂,長8-15cm,寬6-10c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或淺心形,邊緣有微波狀牙齒,上面綠色,初被柔毛,後變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灰棕色絨毛。花雜性異株,圓錐花序長8-11cm,稀達16cm,與葉對生,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黃綠色,具細梗,無毛;花萼不明顯;花瓣5,長約1.8mm,先端粘合成帽狀脫落;雄蕊5-6,與花瓣對生;子房埋於花盤中。漿果球形,熟時黑紫色,直徑6-8mm。種子三角形,長約4mm,背部扁圓,腹部有兩角棱。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1500m的山坡灌叢及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湖北、廣西等地。
性味
微酸;苦;平
功能主治
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未敷。[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