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藥捲瓣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藥捲瓣蘭 |
中文名稱 毛藥捲瓣蘭 別 稱 溪頭捲瓣蘭、黃唇捲瓣蘭 拉丁學名 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門 被子植物門 |
毛藥捲瓣蘭(學名: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根狀莖匍匐,粗約2毫米。根出自生有假鱗莖的根狀莖節上。卵狀球形,頂生1枚。葉厚革質,長圓形。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直立,傘形花序具1-3朵花;花黃色;中萼片卵形,花瓣卵狀三角形,長約5毫米,中部寬4毫米,先端紫褐色、鈍並且具細尖,中部以上邊緣具流蘇,近先端處尤甚,具3條脈;唇瓣肉質,舌形,長約7毫米,向外下彎。花期3-4月。
生於海拔1000-185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溝谷岩石上。產中國台灣、福建北部、浙江中西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廣東北部和廣西。
信息
種 毛藥捲瓣蘭
界 植物界
族 樹蘭族
目 微子目
科 蘭科
亞 科 蘭亞科
命名者及年代 Hayata, 1914
屬 石豆蘭屬
形態特徵
根狀莖匍匐,粗約2毫米。根出自生有假鱗莖的根狀莖節上。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1.5-4厘米,卵狀球形,長1-2厘米,中部粗5-8毫米,頂生1枚葉,基部被鞘腐爛後殘存的纖維,干後表面具許多皺紋。葉厚革質,長圓形,長1.5-8.5厘米,中部寬8-14毫米,先端鈍並且稍凹入,基部楔形,具短柄或無柄,邊緣下彎,在上面中肋下陷。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直立,通常長5-6厘米,傘形花序具1-3朵花;花序柄纖細,粗約1毫米,疏生2-3枚筒狀鞘;花苞片卵形、舟狀,長7-8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5-2厘米;花黃色;中萼片卵形,長1-1.4厘米,中部寬7毫米,先端稍鈍並且具2-3條髯毛,邊緣全緣,具5條脈;側萼片披針形,長約3厘米,中部寬5毫米,先端稍鈍,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邊緣全緣,基部上方扭轉而兩側萼片呈八字形叉開;花瓣卵狀三角形,長約5毫米,中部寬4毫米,先端紫褐色、鈍並且具細尖,中部以上邊緣具流蘇,近先端處尤甚,具3條脈;唇瓣肉質,舌形,長約7毫米,向外下彎,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接而形成活動關節,後半部兩側對摺,先端鈍,邊緣多少具睫毛,近先端處兩側面疏生細乳突;蕊柱長約4毫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稍向前伸展呈半月形;蕊柱足彎曲,長5毫米,其分離部分長2毫米;蕊柱齒三角形,長約1毫米,先端急尖呈尖牙齒狀,藥帽前緣具短流蘇。花期3-4月。[1]
產地生境
產台灣(台中、南投、高雄、阿里山等地)、福建北部(崇安)、浙江中西部(蘭溪)、湖北西部(興山)、湖南北部(桑植)、廣東北部(乳源)、廣西(地點不詳)。生於海拔1000-185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溝谷岩石上。模式標本采自台灣。[2]
本種提示
本種的中萼片先端和花瓣中部以上邊緣具髯毛,藥帽前端邊緣具流蘇狀緣毛,很好識別。
石豆蘭屬介紹
描 述:Bulbophyllum Thouars 石豆蘭屬,蘭科,近1000種,分布於熱帶,我國有36種,產南部。附生蘭;假鱗莖生於細長的根狀莖上,頂端具1葉,極罕2葉;花葶從假鱗莖底部或兩假鱗莖之間的根狀莖上抽出,通常具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傘形花序,罕有減退為單花;3枚萼片相似,側萼片基部寬闊並與蕊柱足合生,但其內緣不粘合;唇瓣小,肉質,鉸鏈般地着生於蕊柱足,活動,不裂;蕊往短,常有明顯的翅,翅向頂端延伸成一對芒狀或齒狀附屬物,高出於花葯之上;蕊柱足明顯,花粉塊4,多少成2對,蠟質,一般無附屬物,罕有具粘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