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水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水蘇,中藥名。為唇形科水蘇屬植物毛水蘇Stachys baicalensis Fisch. ex Benth.的全草。植物毛水蘇,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及廣東等省區。具有祛風解毒,止血之功效。主治感冒,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崩漏,胃酸過多;外用治瘡癤腫毒。[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狀莖淡黃色,橫走。莖直立,四棱形,通常不分枝,在棱及節上密生倒向至平伸的剛毛。單葉對生,葉柄極短,或近於無柄;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3-5厘米,寬1-1.6厘米,先端鈍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圓鋸齒,兩面疏被灰白色剛毛,葉脈在背面突出,網狀。夏季開淡紫色花,輪傘花序通常6花,遠離而排列成長假穗狀花序;苞片披針形,邊緣具剛毛,小苞片微小;花萼鍾狀,連齒長約1厘米,外面沿肋及齒緣疏被柔毛狀具節剛毛,10脈,齒5,披針形;花冠二唇形,花冠管內具毛環,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雄蕊4。二強。小堅果倒卵圓狀三角形,黑色,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平地、田邊濕地或水溝邊、溪穀草地。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陝西、山西、甘肅等地。

附註

1、水蘇(雞蘇、水雞蘇、望江青)Stachys japonicaMiq.全草亦同供藥用。

2、針筒菜(長圓葉水蘇、野油麻、地參)Stachys oblongifoliaBenth.亦同等入藥,並可治久痢。

別名

水蘇草、野紫蘇、山升麻《全國中草藥匯編》。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辛,性微溫。

功效

祛風解毒,止血。[2]

主治

感冒,咽喉腫痛,吐血,衄血,崩漏,胃酸過多;外用治瘡癤腫毒。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鮮品60克,搗爛,絞汁,燉酒服。(《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

2、治吐血、咯血,鮮品30克,搗爛絞汁,調冰糖燉服。(《中草藥野外識別圖譜》)

用法用量

內服:6-9g。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曬乾備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