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柱隔距蘭(原變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柱隔距蘭(原變種) |
中文學名 毛柱隔距蘭 拉丁文名 Cleisostoma simondii var. simondii 界 植物界 綱 單子葉植物綱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微子目 亞 科 蘭亞科 屬 隔距蘭屬 科 蘭科 族 萬代蘭族 種 毛柱隔距蘭 名稱狀態 來自中國植物志,未被SP2000收錄 |
毛柱隔距蘭(原變種),拉丁文名為【Cleisostoma simondii var. simondii】,名稱狀態為【來自中國植物志,未被SP2000收錄】
形態特徵
植株通常上舉。莖細圓柱形,長達50厘米,粗約4毫米,通常分枝,具多數葉, 節間長1--2.5厘米。葉二列互生,肉質,深綠色,細圓柱形,斜立,長7—11厘米, 粗約3毫米,先端稍鈍,基部具關節和抱莖的長鞘。花序側生,比葉長,斜出,不分枝 或有時具短分枝,花序柄被3—4枚鞘;鞘膜質,筒狀,長約3毫米,先端斜截;總狀 花序或圓錐花序具多數花;花苞片膜質,卵形,長約2毫米,先端鈍;花梗和子房通常 粗壯,長7—10毫米;花近肉質,黃綠色帶紫紅色脈紋;萼片和花瓣稍反折,具3條 脈;中萼片長圓形,長6—7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形;側萼片稍斜長圓形,約等 大於中萼片,先端鈍,基部約1/2貼生於蕊柱足;花瓣相似於萼片而較小,先端鈍;唇 瓣3裂;側裂片直立,三角形,上部驟然收狹,先端急尖並且朝上彎曲;中裂片紫色, 厚肉質,卵狀三角形,向前伸,先端急尖,基部中央具三角形隆起的突片;距近球形, 兩側壓扁,粗約4毫米,末端凹人,具發達的隔膜,內面背壁上方的胼胝體近T字形3 裂,其側裂片三角形,向外伸展,與中裂片在同一水平面上,先端鈍,中裂片近楔形, 其上面中央稍凹下,而基部淺2裂並且密被乳突狀毛;蕊柱長約3毫米,基部前方密生 白色髯毛,具短的蕊柱足;蕊喙膜質,寬三角形,伸出蕊柱翅之外;藥帽前端稍伸長, 先端近截形;粘盤柄近半圓形,基部摺疊;粘盤大,馬鞍形。 花期9月。[1]
本種提示
本種的基名儘管Lindley的種(Vanda teretifolia)要早,但本屬在1864年已經有了與Lindley的種相同名稱的加詞(C|eisostoma teretifolium Teijsm et Binnend)存在,故只 能採用Gagnepain的種(Vandasimondii)為基名。[2]
產地生境
產雲南南部(景洪、勐海)。生於海拔約1100米的河岸疏林樹幹上。分布於錫金、泰國、老撾、越南。模式標本采自越南。[3]
隔距蘭屬介紹
描 述:Cleisostoma Bl. 隔距蘭屬,蘭科,近100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至澳大利亞,我國有大序隔距蘭C. paniculatum(Ker-Gawl. )Garay等16種,個別種類,如蜈蚣蘭C. scolopendrifolium(Makino)Garay,向北可達青島與連雲港,為本屬中分布最北的一種。附生蘭,莖直立或懸垂;葉扁平或圓柱狀;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通常具較多的小花;唇瓣3裂,有距;距通常具縱隔膜,分距為兩室,罕有隔膜退化為狹脊的,在距的後壁上具1枚大的胼胝體,它有時與唇瓣基部的突起連接,完全封閉距的入口;蕊柱粗短,基部較寬,呈金字塔狀,具明顯的蕊柱足或無足;花粉塊2,具不等的裂隙,有蕊喙柄及粘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