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豬籠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果豬籠草 ,學名Nepenthes × trichocarpa ,[1]是蘋果豬籠草[2](N. ampullaria)與小豬籠草(N. gracilis)的自然雜交種。在希臘語中「 trikho-」表示毛髮、細線,「-carpus」表示果實。它曾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物種。
簡介
雪線豬籠草是白環豬籠草(N. albomarginata)與諾斯豬籠草(N. northiana)的自然雜交種。
由於諾斯豬籠草(N. northiana)的分佈很局限,通常只生長在沙撈越(Sarawak)石龍門(Bau)的石灰岩基質上,所以雪線豬籠草更為罕見。雪線豬籠草是已知的三種諾斯豬籠草(N. northiana)的自然雜交種之一,其餘為石龍門豬籠草(N. × bauensis)和一種與奇異豬籠草(N . mirabilis)的自然雜交種。
白環豬籠草在雜交中很強勢,使得與諾斯豬籠草(N. northiana)雜交的後代完全失去了寬大的唇。
捕蟲籠為漏斗形,籠身為奶油色至暗紫色,佈滿了紅色或黑色的斑點。
B·H·丹瑟(BH Danser)在他1928發表的關於豬籠草屬的著作中提到了這個自然雜交種。丹瑟描述說,它具有圓柱形的攀援莖和其地面籠為卵形且籠蔓較短。它的上位籠和下位籠可高達8cm,寬為高的三分之一,可寬至4cm。在每個捕蟲籠前部都有一對翼。
捕蟲籠為綠色,上面有紅色或黃色的斑點或條紋。可以在森林的地面上形成類似蘋果豬籠草(N. ampullaria)的地面籠,上位籠會攀附在灌木或喬木上生長。
陳氏豬籠草
陳氏豬籠草[3](學名:Nepenthes chaniana)為沙巴和沙勞越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得名於自然歷史出版社的常務董事,博物學家陳周倫(Chan Chew Lun)。陳氏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包希豬籠草(N. bosch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N. eymae)、法薩豬籠草(N. faizaliana)、暗色豬籠草(N. fusca)、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大豬籠草(N. maxima)、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和佛氏豬籠草(N. vogelii)。
陳氏豬籠草的模式標本由查爾斯·克拉克採集於克羅克山脈國家公園的最高峰阿蘭伯山(Mount Alab)。
分佈
毛果豬籠草在馬來半島、婆羅洲、新加坡和蘇門答臘島都有分佈,因為在這些地方它的父母本均有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