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國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國林,男,1955年7月出生,浙江桐廬人,空軍大校,空軍裝備研究院書法創作員[1] ,中國長城書畫院特聘書法家,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北京中韓書畫家聯誼會會員。自幼酷愛書法,廣泛涉獵各類書體,堅持邊工作邊學習,潛心練習,尤其喜愛研習「毛體」書法藝術[2]目錄 1著作

著作

1996至1999年,參加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學習,得到了歐陽中石、李鐸李力生吳未淳、賈成駿、卜希暘等老師的指點。其100餘幅作品分

別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光明日報》、《中華畫報》、《福建日報》、《吉林日報》、《空軍報》等中央媒

體和省市媒體發表,《清平樂.六盤山》作品入展全軍百名老將軍和書法名人「迎接十八大書法作品展」,《西江月.井岡山》作品獲第二屆中國大運河武術魂書畫展優秀獎[3]

2011年6月16日、21日,7月21日,11月8日,《解放軍報》連續4次刊載了毛國林書法《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婁山關》和《周易》節選等4件書法作品。作品布局嚴謹,用筆不羈,灑脫自如,渾然天成,「毛體」神韻躍然紙上。《解放軍報》半年中連續刊登同一位作者的4件作品,這無疑是對其藝術創作的充分認可和肯定。隨後,2011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又刊登毛國林的4件毛體書法作品,在京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毛國林出生於浙江桐廬富春江畔的一個小山村,此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上初中時,語文老師寫得一手好字,一幅楷體毛澤東贊好八連的三字經《八連頌》,清新雋美,如一顆小小的種子落進了毛國林渴求書藝的心田。從此,他悄悄地愛上寫毛筆字。上高中時,他酷愛毛主席詩詞,對公開發表的36首毛主席詩詞手書愛不釋手。那撲面而來的氣勢磅礴、跌宕起伏的書體,奔放飄逸的美感,啟迪、感染了他學書的情趣。他一遍又一遍臨,逢年過節還將臨摹作品贈送鄉鄰親友,在當地引起反響。鄉鄰都說:「像,太像毛主席的字了!」

  1974年,他入伍從軍來到北京,先後在軍委空軍機關和直屬部隊工作。久居京城,經常出差,為他學習書法藝術提供了有利條件。他涉獵各類書體臨池研習,博眾家之長,在摸索中精進。上世紀,他有幸得到中國書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李鐸等大書家的指導。看着面前這位拿着習作誠懇向他請教的年輕人,李先生對他說:「學書法無捷徑可走,惟有多多臨摹名家書帖,從基本功入手,從源頭感悟。」此後,臨帖成了他業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一日不臨帖,他就心緒不安若有所失。他參加了中國書法函授大學學習,系統地學習書法理論,多次聆聽和得到了書畫名家的授課與指點,豁然開朗:要想駕馭書法藝術,首先要繼承傳統,「先入帖」,「後出帖」,從「無我」到「有我」;一個人要熟練掌握書法藝術的技能,是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計程的。他告誡自己:「往後的路還很長,『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書法寫柔於剛、寄方於圓、藏正於斜,狂放而不失法度,亦書、亦畫,亦情、亦景,字裡行間充滿雄才大略。他以虔誠之心,逐字琢磨,通篇審視,反覆比照,悟其神韻,思索偉人創作時的背景、心境。再臨《長征》時,他眼前浮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井岡山到雪山草地、到延安、到北京的偉岸身影,漸漸感悟到了偉人在山雨欲來之際,似閒庭信步的恢宏氣度。在運筆的起和收之間領略一代偉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的豪邁。他深知,字如其人,毛體豪邁、遒勁的風格是偉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百折不撓的意志與博大胸懷、淵博的知識所決定的。繼承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革命風範,是寫好毛體書法的基石,是自己終身不能絲毫鬆懈的忠誠使命。此時,他感到了自己手中的毛筆不同尋常的份量。

  在部隊的幾十年,毛國林有很多出差的機會,途中見到書法佳作,他就用相機拍下;遊覽風景名勝,他專門收集楹聯碑帖。在韶山、在井岡山、在西安碑林、在泰山、在華山、在紹興蘭亭鵝池,都數次留下他的足跡。夜深人靜,他思索書中如何疏密有致、連綿迴繞又氣勢奔放。名山大川,激流險灘,巍巍三峽大壩,恢宏的國家大劇院,結構巧妙的水立方,遨遊太空的神州、天宮、嫦娥……在他眼裡都成了書法珍品。正如唐·韓愈所說:「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慢慢地,毛國林一見書法作品,就能辨別出該書體源自誰,又創新發展了什麼,它的神是什麼,氣是什麼,骨、血、肉又表現在何處。他牢記「淨心、自悟」,把根扎在中華優秀文化的傳統中,研習甲骨文、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積極探索行筆過程的枯濕濃淡及章法上的疏密變化,繼承傳統又不落窠臼,紮根在突飛猛進的現實中,向社會學習,采千古之遺韻、集百家之所長、熔眾法於一爐,書藝漸入佳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隨着人們懷念毛主席之情日深,對毛體書法藝術愛好者也就眾多,而收藏毛國林書法的人士也在日漸增加。凡有要求,他都儘量滿足對方,他知道,這是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是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一對美籍華僑夫婦得到了他的書法作品後,愛不釋手,非常讚賞他的藝術成就。其作品先後多次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空軍報》等報刊雜誌發表,被多家機構和大型企業收藏,在一些書法競賽和徵文中多次獲獎。當年在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許多老同志,更是把毛國林的作品掛在客廳和臥室。他把自己學習體會和實踐經驗無償地傳授給每一個向他求教的人。特別是對基層官兵和一些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而登門求教的青年,不僅手把手地教他們習字臨帖,還把自己的作品、名人名帖送給他們,廣受好評!

  毛國林臨摹「毛體書法」40多年,忠實地繼承「毛體」的精髓,但又融合古今眾多書法大師的筆法,注入自己的心得體會,博採眾長用心揣摩,捕捉其神韻提煉其火花,打破時空、縱橫捭闔,讓歷史與現實銜接,使古人和今人對視,力求完美,不留遺憾,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毛體」。2011年8月,毛澤東同志的孫子毛新宇將軍欣然接受毛國林書寫的毛澤東詩詞作品,並予以稱讚。

詞條標籤: 毛國林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