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畢陵伽蹉尊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畢陵伽蹉尊者於五百世生在婆羅門貴族家,為舍衛城之婆羅門種。初學隱身咒,得名聲,後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為佛弟子。其言語粗獷,不避尊貴。曾渡恆河乞食,對恆河神說:「小婢住莫流」,水即兩斷,得以走過乞食,因而得罪了恆河神。神到佛所訴告,佛使尊者道歉懺謝,他即時合掌向恆河神說:「小婢莫嗔,今特向你表示懺悔和歉意。」並謂其因五百世以來生婆羅門家,常自驕貴,輕賤餘人,故為本來所習之口言而已。蓋「余習」又有「惡口」之稱,系基於此。[1]

  • 中文名 ;畢陵伽蹉尊者
  • 別 名 ;畢陵伽、畢陵、畢陵伽婆蹉、畢陵伽筏蹉、畢鄰陀婆蹉、畢蘭陀婆遮、畢鄰陀子
  • 時 期 ;五百世
  • 出 身 ;婆羅門貴族家
  • 性 格 ;言語粗獷,不避尊貴
  • 典 籍 ;增一阿含經
  • 名 位 :五百羅漢第捌拾壹尊

駕羊超出風火宅,跨兔求度生死河。

者乘如來初方便,自徹海漩三昧底。

三乘如來悲願力,身如光影現十方。

持經不染文字相,是名第一離欲者。

——宋 黃庭堅《羅漢贊》

五百羅漢第捌拾壹尊

畢陵伽蹉尊者,略稱畢陵伽、畢陵,又稱作畢蘭陀筏磋、畢陵伽婆磋、畢陵伽筏磋、畢鄰陀婆磋、畢蘭陀婆遮,又梵漢文並舉稱為畢鄰陀子,意譯余習、惡口。

他是佛陀釋迦牟尼的聲聞弟子。他生性傲慢,不過由於心中明淨,不存惡念,依然修得正果。[2]

畢陵伽蹉尊者,於五百世生在婆羅門貴族家,為舍衛城之婆羅門種。初學隱身咒,得名聲,後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為佛弟子。其言語粗獷,不避尊貴。

曾渡恆河乞食,對恆河神說:「小婢住莫流」,水即兩斷,得以走過乞食,因而得罪了恆河神。神到佛所訴告,佛使尊者道歉懺謝,他即時合掌向恆河神說:「小婢莫嗔,今特向你表示懺悔和歉意。」

其因五百世以來生婆羅門家,常自驕貴,輕賤餘人,故為本來所習之口言而已。蓋「余習」又有「惡口」之稱,系基於此。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怒然而坐,右手扶膝,左手自然而置,捲髮匝須,眉目粗豪剛健,面貌兇惡。尊者聽聞佛陀的聲教而證悟佛法,是佛陀的聲聞弟子。

詩 偈

長江後浪推前波,春花秋月等閒過。

歲月如流催人老,無須喟嘆老蹉跎。

偈解

自古後人都會推動並超過前人,春花與秋月也都會成為過去。時光短暫,人生易老,老來不必感嘆自己蹉跎歲月。

此偈教導我們,有時候我們遇事力不從心,總感到自己有被淘汰的危險。人不能沉溺於過去的成績和輝煌中不能自拔,也不必因為被生活冷落而喟嘆,宜心態平和,不苛求自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