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氏太極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孫建國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武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及趙堡太極拳為基礎,加上其始創人武禹襄的多年經驗編成。武氏乃官紳之家,以練拳為樂,極少授徒,固流傳不廣。武氏門人所寫理論,多成為今日太極門的重要文獻。

創始人

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出身官紳人家。當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武氏兄弟愛其術,從楊學習楊氏太極拳大架,得其梗概。後武禹襄兄長於1852年中進士,任河南舞陽知縣。武禹襄赴兄長任所,順道過溫縣陳家溝,擬求益於陳長興(1771-1853)。經陳長興介紹,從陳青萍學得趙堡太極拳,學拳月余,備悉理法要義。又於舞陽鹽店得王宗岳(乾隆年間人)《太極拳論》更有啟悟,以練拳心得着有《打手要言》;又衍為《十三勢行工心解》。並歸納鍛煉要領為《身法八要》。其著作皆心得所著,簡單精要。武禹襄傳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亦畲傳郝為真(1840-1920)。

拳法簡介

武氏太極拳為中國傳統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豐富完整又邃密細膩,「以求太極(內形)為主,走內勁,以意行氣,練精、氣、神三者合一」。其技藝特點是「因敵變化、借力打人」,用意氣的變換來支配外形的運動,強調走內勁而不露外形,達到人為我制,而我不為人制的神奇境界。 武派(武式)太極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陳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的基礎上,根據練功方面的感悟而創編的差式小巧緊湊,集強身、防身、修身為一體,適合文人修煉的太極拳,後人稱之為武式太極拳。武禹襄先生在對這套拳法身體力行的實踐中,形成了簡煉精要、無一浮詞的經典之作——武式太極拳論。武式太極拳,人稱干枝老梅、樸實無華。手高不過眉,遠不出足,雙手各管半個身子,互不逾越,講究內外三合,進退須有摺疊,內潛之氣支配外形,行雲走架,雙足如在大地上寫書法,一筆一划嚴守格律,與人交手,不重招數,注重接勁打勁[1]。陳固安、吳文翰即出自邢台國術研究社的優秀武式太極拳代表人。

歷史起源

武氏太極拳起源於清朝咸豐年間,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創。至今大約有130年的歷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愛武術,曾習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青萍學趙堡太極拳,備悉理法,並於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極拳譜》草綱目。他通過對拳譜的研究和本身練拳體驗,創編而成武式太極拳。之後他更精研拳理,勤於實踐,寫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極拳理論著作,其著作皆根據其本身體驗,簡練精要,無一浮詞。

武禹襄之甥李亦畲,從1853年開始跟武先生學拳,秉承武先生文武雙修、理法並重的治學方法,進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創的太極拳理論[2],其後,又將其拳藝授予郝為真 (當時李先生與郝家是鄰居)。從此,武、李一派太極拳便由郝家承襲相傳。由於郝家繼承、發展和傳授這一派拳藝的時間相當長,因此數十年來此拳又稱為「郝式太極拳」。

視頻

武氏太極拳 相關視頻

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全套演練-正面
鍾振山武氏太極精要

參考文獻

  1. 武式太極拳——簡介,道家養生網,2017-07-15
  2. 【太極拳理論】武氏太極之勁與意,太極網,201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