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此岸彼岸(游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此岸彼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此岸彼岸》中國當代作家游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此岸彼岸

2014年5月16日晨,突然接到一則短信:我的母親任毅於2014年5月15號下午5點半去世,感謝大家一路相伴。

那一刻,除了震驚,就是無言的悲痛和面對死神降臨的無奈。畢業二十多年,我知道的就有貝天宇、張偉知、任毅三位同學先後離世。貝天宇離世是二十多歲,張偉知三十多歲,而任毅是四十多歲。她們,在生命之花開得最艷麗的時刻,便突遇風狂雨暴,猝然凋零。每念及此,於燈下翻看畢業紀念冊,凝視他們青春的面龐,撫摸或娟秀或遒勁的字跡,眼前總是躍動他們年輕的身影。

往事如煙。已記不清是什麼時候認識任毅的了。大概是1989年的秋天抑或是冬天。那時,歷史系的三個班是在洛陽師專一進大門右側的階梯樓大教室上課。我和胡新、董章冉、龔光富總愛坐在最後一排,一旦遇到不感興趣的課(如馬克思主義原理、政治經濟學之類),居高臨下地等待點名後,趁着老師轉身寫字,我們便離開座位,掀開身後的窗子,溜之乎也。多次點名後,我認識了長發飄飄、有點憂鬱、穩重、樸素的叫任毅的同班同學。再後來發現,她總是和一個叫胡仔清的女生在一起:上課、下課、吃飯甚至逛街。再再後來,因為是一個班,參加活動多了,彼此就慢慢熟悉了。她是羅山人,一口地道的羅山話,繁密急促,明澈清脆,一如九曲八彎的靈山溪水,雖然有音樂嘈嘈切切的節奏,但在我聽來卻是和軟軟的吳語鏗鏘的粵語一樣難懂,這就阻礙了我們間的語言交流。每當聽她和羅山同學嘰里呱啦地聊天並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大大笑時,我總像在雲裡霧裡上上下下地翻滾。

有一次我和她開玩笑地說:你們羅山人講話可以用一句唐詩概括。

她感興趣地問:那一句?

我故意長嘆一聲:兩個黃鸝鳴翠柳啊。

什麼意思?

不知所云唄。

她嗤嗤一笑,又嘰里呱啦說了一通我半懂不懂的羅山話。見我搖頭,她又用羅山普通話給我解釋了一通。後來,再和我說話時,她就儘量用羅山普通話,雖然聲音依然明澈清脆,但語速卻不再繁密急促,幾乎是一字一頓,舒緩得像雨後荷葉上的雨滴。至今想來,我仍然感動於她的善解人意。

畢業後,我們沒有機會見面。十多年後,當手機普及,我輾轉有了她的號碼。逢年過節,發發問候之類的短信。零六年吧,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電話里,依然是一口我聽得半懂不懂的羅山話,只是,聲音已不再明澈清脆,但驚訝和欣喜的口氣卻仍然一如當初。

不曾想,這次短暫的通話,竟成永訣。

而今,她們匆匆地走了,匆匆地趟過那一河清水,在最美的年華里靜靜地走向彼岸,我甚至能感覺到那隔着朦朧而並不渺遠的一河清水投過來的對親人關切、慈愛、戀戀不捨的目光。只是,彼岸無盡頭的幽谷,縱然綺麗寧靜,風光無限,可無人陪伴的孤寂的漫漫旅程,是你們能忍受的嗎?

[1]

作者簡介

游宇,原名胡安同,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生於河南固始,固始縣國機勵志學校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