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月崇讓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正月崇讓宅》

作品名稱: 《正月崇讓宅》

創作年代: 晚唐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正月崇讓宅》[2]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這是詩人悼念亡妻之作。崇讓宅是詩人的岳父、徑原節度使王茂元在東都洛陽崇讓坊的宅邸,詩人和妻子曾在此居住。詩人的妻子卒於大中五年(851)夏秋間。此詩作於大中十一年正月在洛陽時。

昔日回到崇讓宅,見到可愛的妻子,該是多麼幸福和歡樂。這次歸來,卻是觸目生悲。宅門牢牢上鎖,重重關閉,地上長滿青苔,說明久已無人居住,成了廢宅;因為寂無一人,迴廊樓閣非常冷落,顯得特別深迥;妻子已逝,無人與語,詩人只好在這裡獨自徘徊。夜幕降臨,月忽生暈,不但月光蒙上一層陰影,似有無限哀愁,而且月暈則多風,天氣也要變得更加寒冷;露寒見冷,春花也不綻開。詩的開頭兩聯,首聯扣住題中崇讓宅,寫其荒涼冷落,傷心慘目;頷聯扣住題中「正月」,寫「風露花月,不堪愁對」(清屈復《李義山詩箋注》)。這四句,用環境的淒涼,襯托出詩人心境的淒涼。何焯說:「三四覆裝,月暈多風比妻身亡,下句則曾未得富貴開眉也。」(《李義山詩集輯評》)也就是說,這兩句是兼用眼前之景,隱喻過去的情事,第三句是說妻子臨死之前,詩人已看出不祥的預兆;下句謂王氏婚後,詩人一直窮愁潦倒,生計艱辛,從未使妻子眉目舒展過一日,於內疚中含着深厚的傷悼之情。

悼亡詩,常用的寫法是睹物思人,由物見情,或者憶念往事,由事見情。此詩用的則是由景見情的手法,全詩從白天到夜晚,由門外到宅內,再到室中,通過種種環境的層層描寫,襯托出詩人悼念妻子的悲痛心情和複雜的內心活動,不敘一事,不發一句議論,情真而深,非常感人,張采田就稱它「情深一往,讀之增伉儷之重,潘黃門後絕唱也。」(《玉溪生年譜會箋》)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3]

李商隱通常被視作唐代後期最傑出的詩人,其詩風受李賀影響頗深,在句法、章法和結構方面則受到杜甫韓愈的影響。許多評論家認為,在唐朝的優秀詩人中,他的重要性僅次於杜甫、李白王維等人。就詩歌風格的獨特性而言,他與其他任何詩人相比都不遜色。但用典相對較多,有晦澀之嫌。讚賞李商隱詩歌和批評他的人,所針對的都是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官宦竊柄,擾亂朝綱,牛李黨爭。勾心鬥角,人事紛紜,互相傾軋。李商隱終生關心民生疾苦,在弘農縣尉任上,為活獄而不怕得罪上司孫簡,不怕丟官,足以顯示出他的熱血心腸和骨鯁氣節,此亦是政治品質之大節。至情至性的作品方能打動讀者。只有具有赤子之心,熱愛生活,關心現實與人生的作家,只有具有高尚品格的作家,才可能創作出反映社會主流與本質的至情至性的作品。品格卑污低劣的人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格調高尚感人肺腑的作品。從李商隱的詩文中,我們便可以讀出他的人品來。[4]

視頻

李商隱生平66666
李商隱的詩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