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

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是北宋儒家學者,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李覯的作品之一。

李覯字泰伯,號盱江先生。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1]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

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

目錄

文學著作

李覯不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還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張文以經世、致用為貴,所以他的文章內容比較充實。即使是解經之作,也常常以古說今,有着濃厚的政治色彩。《潛書》十五篇,即是出於「憤吊世故,警憲邦國」(《潛書序》),「以康國濟民為意」(《上孫寺丞書》),纂寫而成。《慶曆民言》三十篇,更是「言言藥石,字字規戒」的為民請命之作,人稱「紅國之書」[2]

這些政論文章,大膽地指責時弊,闡發己見,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戰鬥性。李覯的其他散文,如書信、志銘、碑、記等,也都寫得通達有識,邏輯性強,為人們所稱道。在這些文章的字裡行間,他的用世思想時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學記》,起語不落俗套,立論警切,結構嚴謹,文筆穩健,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稱他「著書立言,有孟軻、揚雄之風」(《范仲淹薦李覯疏》)。「在北宋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間,別成一家」(《宋元學案補遺》卷三)。

視頻

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 相關視頻

黎川河塘李覯
中國古典詩詞之美01

參考文獻

  1. 為何人人都說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個人圖書館,2015-07-28
  2. 李覯貢獻,中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