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念的力量(黃浩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正念的力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正念的力量》中國當代作家黃浩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正念的力量

成長到今天,正念給了我無窮的力量

讀高中時,我成績應該是全班墊底的,印象中,我們班有48名同學,我的學號是46號,而我們的學號是按成績從高到低排列的。我記不得是什麼原因,也記不清是什麼時候,總之,我給自己想了一句比較特殊的座右銘:「可恥啊,懦夫!」我把這句話寫在紙條上,一張放在文具盒裡,一張貼在床頭上,早上想賴床的時候,看到這句話,突然精神振奮,是絕不會賴床的。學習上,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這句話就像有魔力一樣,幫助我咬牙堅持,勇闖難關。

高中畢業時,我以全班第二名,數學單科第一名,當然,也是全縣文科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四川師範學院,成了我們村第一位大學生,這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那是一九九七年。

參加工作以後,我的處境是比較艱難的,特別是有兩年,遇到比較具體的成長挫折。也不知是什麼原因,總之,我腦海中有個堅定的信念——明年會更好,我不僅這樣告訴自己,也這樣告訴我的家人。事實上,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任務越來越多,責任也越來越重,但正是這句話,支撐着我過了一年又一年。2016年,我上海朋友吳先生攜其妻子到我老家做客,這也應該是我們村子的第一位來自上海的客人。那時,我已經新修了老家的房子,但仍然是家徒四壁,朋友不無憐憫地嘆息我生活不容易,而我卻自然而然地告訴他:「明年會更好!」

我完全沒有想到,我這一句無意的話,卻成了他對我最別樣的看法。

2018年11月30日,我遇到了截至目前最麻煩的職業挫折,完全斷崖了我預設的職業路徑。之後的一段日子,我迷茫而苦悶,失落而傷感,曾在一個夜裡,嚎啕大哭,嚇壞了妻子,也嚇壞了遠在老家的父母。

一年後,2019年12月26日,我瀘州朋友胡先生到成都,他喜歡把玩玉石,遇到愛家,他也倒手掙些生活費。我本喜歡藝術品,也感恩他曾經對我的熱情接待,所以挑選了三件。但事實上,我最中意的是另一件剛出土的幾乎完全鈣化的玉,造型像龍,又像麒麟,非常古樸,韻味十足。我沒有選它的原因,是擔心太貴了,而我自己又囊中羞澀。不過,我實在太喜歡了,也就試着問問,這件多少錢?讓我意外的是,朋友說,四件一共X元。哎呀,我那高興,如獲至寶。

回家後,我唯獨對此玉愛不釋手,儘管剛出土,也即刻佩戴在身,當晚就發現玉的鈣化退變很明顯,像掉了一樣,顯出了玉色,我很驚訝;繼續佩戴,發現鈣化不是掉了,而是變回玉質了,這引起我極大興趣;佩戴4天,恢復近一半;佩戴13天,整個玉如蜜蠟狀,色澤鵝黃,浸潤感很強。同朋友閒聊時,朋友脫口而出——是火麒麟。經初步判斷,屬古玉無異,應該在秦時期前後。 特別說明一下,不知是巧合, 還是玉吸收我體內能量和水分的緣故,佩戴一周時,我「起火」很嚴重,嘴角長皰疹,吃飯時連張嘴都很吃力。

傳說在公元前551年,孔子的母親顏氏懷了孕,祈禱於尼丘山,遇麒麟而生孔子;公元前481年,魯哀公狩於大野,獲麒麟,怪而殺之。孔子感麒麟出其不時,說吾道窮矣,從此不再著書。

這塊神秘而夢幻古玉,在我最低谷的時候,給了我非常特殊的意念。時至今日,當時的挫折已成為我蝶變的寶貴機遇,而已經佩戴4年之餘的古玉,也更顯其通透和神韻。

也在這幾年,母親給我講過的關於我出生時,她做的一個夢,也在我腦海中越來越清晰。母親講的時候很無意,我也完全沒在意,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隱隱感到,母親的夢似乎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母親說,她剛生下我不久,疲倦入夢,在睡夢中,有一位挎了一個書包的年輕小伙子走進她的房間,她問小伙子:「小伙兒,你是從哪兒來的?」小伙子回答說:「我是從峨眉山來的。」母親醒後,將此夢告訴爺爺,爺爺說:「好啊,是峨眉山來的童子。」以母親當時的家境和見識,她對峨眉山應該是知之甚少的,她自己也說不知道峨眉山,只是聽說過,為什麼會做這樣一個夢,而最關鍵的是,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對此夢的清晰記憶,猶如發生在昨夜!

我慢慢意識到,我有不一樣的成長經歷,就應該有着不一樣的使命!我相信爺爺的解夢,我也一定要帶母親到峨眉山去尋夢。

2023年,巧合也罷,偶然也罷,在我生命中又增添了一件有着非同尋常意義的事件,這件事,如果僅僅用巧合和偶然來解釋,無論如何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在我小時候,我知道爺爺有個小方木墩,是爺爺砍削東西時的墊子,我們把它叫着「戥戥兒」。在我們老家,它不是什麼名貴木材,是野桑樹,不成型,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但它特別硬,故會被用着「戥戥兒」,或者用着安大門的底座,且木質是金黃色的,很美麗。   我參加工作後,時不時想起爺爺的這塊小方木墩,心中總是些許遺憾,我一直認為,木頭肯定不見了,如果保留了下來,我一定請人把它創作成一件藝術精品。因為爺爺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爺爺的房子也在十多年前賣給了別人,後來,房子也被拆了,地基被還原成耕地了;而緊鄰爺爺的我家的房子,也在2008年地震中拆掉了。從2008年,到2016年,我和父親在離老家約1.5公里處的地方新建了房子。我們農村建房,並不特別講究,所有的建材,幾乎都是雜亂堆放的,何況,每年做飯和冬天取暖都要燒掉大量的木材,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戥戥兒」,按常理,怎麼會流傳到今天呢?

世事總是充滿神奇!

2023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母,特別不可思議的是,看到母親居然在用那塊「戥戥兒」!念念之物,「失」而復得,我的心情,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露,隆冬遇炭火。不容分說,我興奮地帶回成都,母親很奇怪我的舉動,但母親對我的任何作為,總是欣然支持的,更何況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雜木了。

到了成都,鄰居也不待見我的木頭,嘲笑我拿個爛木頭回來幹什麼。 我把小方木墩寄到山東,拜請石人藝術大師,綿竹人。又特別不可思議的是,在沒有詢問我意見的情況下(這是我和大師的默契,只拜請,從不提要求,一切隨緣),他居然幫我創作的是孔子像,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手握書卷,面貌慈祥,身子微曲,與木頭背面成千上萬的刀痕,渾然天成。我曾經問我11歲的女兒:「你看到孔爺爺背上數不清的刀痕,再看孔爺爺慈祥的面容,是什麼感覺?」女兒若有所思地回答:「滿身傷痕,卻帶着微笑面向眾人。」

我問母親,她是什麼時候看到爺爺在用這塊木頭的,母親說她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爺爺就在用了,母親今年72歲,我再次驚訝。

在農村,一塊再普通不過的木頭,能留傳七十年之久;在山東,本是四川人的石人大師,未經任何徵詢卻心有靈犀地刻出了我的心聲;在春秋,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縈在耳,三者相連,怎一個偶然巧合可解其因緣?

我想,這或許是爺爺橫跨百年的殷殷期待,這也是摯友情心與共的拳拳勉勵,這更是先賢穿越千古的諄諄囑託。

吾,可敢辜此殷殷,負此拳拳,更可敢,妄此諄諄?

以此,赴我不惑,酬我摯友,敬我先賢,誓我中國!

我由衷地感謝生命,感謝我生命中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一切,帶給我奇妙而精彩、溫情而幸福的人生體驗,也滋養着我「明年會更好」的堅定信念。[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