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正常商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正常商品是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文化術語。

漢字是民族靈魂的紐帶,在異國他鄉謀生,漢字[1]便是一種寄託,哪怕是一塊牌匾、一紙小條,上面的方塊字會像磁鐵般地吸引着你,讓你感受到來自祖國的親切。因為那中國人的情思已經濃縮為那最簡單的橫豎撇捺[2]

名詞解釋

正常商品是隨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消費的商品。正常商品在收入增加時需求增加,收入減少時需求減少。當正常商品價格下降時,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都使得該商品需求量增加。

對於正常商品(normal goods)來說,需求量的變動方向總是與收入變動的方向相同。我們通常認為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他對每種商品的需求都會增加,於是經濟學家把這樣的商品稱為正常商品。

商品

從商品的含義上來說,商品是指用來交換的、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物品成為商品的三個條件,分別是:用於交換、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勞動產品,那麼我們需要對這三個條件進行辨析,因為這涉及到一件物品是否可以成為商品。

1、勞動產品

事物包含的範圍上來說,物品>勞動產品>商品,商品就是指在符合另外兩個條件前提下的勞動產品,這裡的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人類的腦力和體力的耗費。例如一根木頭被雕刻成木簪,之後作為一件商品被出售,是因為人們為它付出了勞動。

2、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即有用性)

有用性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效用。如糧食能充飢、衣服能禦寒和蔽體遮羞、房屋能遮風擋雨。任何物品要想成為商品都必須具有可供人類使用的價值;反之,毫無使用價值的物品是不會成為商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使用的價值和效用並非是商品所獨有的,並且這種有用性也不可比較大小,例如:

①森林裡天然生長的野果也能供人果腹,但這個時候它並不是一件商品,因為既沒有人為它付出勞動,它也並未用於交換;

②有用性的大小不可比較,譬如一般生活場景中,手機和水相比,手機對人們來說更有用;但是在沙漠中生命垂危之際,水對人們來說卻更有用。環境和條件是多變的,意味着商品的有用性(即使用價值)是不可比較的。

3、用於交換

當一件勞動產品成為商品的時候,其目的就是用於交換,如果生產者對於這個產品的生產只是用來滿足個人需要,不用於交換,那麼它也不能成為商品,只有通過交換轉移到他人手中,這件物品才能稱之為商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用於交換,是指這件勞動物品是以交換為目的,而並不一定是指在交易行為之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