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人對外物的欲求。「欲」主要指人為外物所感而產生的欲望,包括對食物、美色等外在事物的欲求。「欲」是人天生所具有的本性,需要獲得適當的滿足,但同時也要有所節制。如果對外物的欲求超出一定的限度,則會造成對自身生命的傷害,同時也會帶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與社會秩序的混亂。「欲」有時也被用來指稱對美德的追求,並以此強調對美德的追求是人固有的本性。

引例1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禮記•禮運》) (飲食與異性,是人的根本的欲求。)

引例2

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荀子·性惡》) (現實中人們的本性,飢餓時想要吃飽,寒冷時想要溫暖,疲勞時想要休息,這是人的本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