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歐·亨利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平

歐·亨利(O. Henry)生率於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筆名歐·亨利,或譯奧·亨利,是美國小說家

在1862年9月11日,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藥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創作特色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着密切的關係。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因為他本身是一個窮苦的人,因此他的文章主人公大多是一些貧窮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歐·亨利的小說語言很生動而且很精練,除了文字的幽默詼諧之外,總有一些讓費人猜測的地方,他常常讓我們以為以邏輯思維就可以猜到的結局,卻往往情節一轉,使故事的結尾變的出人意料卻又合情合理,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被譽為「歐·亨利式結尾」,這也是歐·亨利最為出名的一個方面。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着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着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1]

正面評價

他享有大量的、長久的讀者,他的名聲幾乎等於短篇小說這種文體,雖然他說不上是這種文體的創造人之一,或者說是主要的創新人之一。他的喜劇天賦相當突出,儘管有局限性;他細膩的自然主義筆法幾乎總是受到他的前輩弗蘭克·諾里斯光環的影響。對於歐·亨利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個世紀的觀眾:普通讀者在他的故事裡看到的是他們自己,不是更真實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們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一樣。 (美國耶魯學派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評)

紀念獎

1918年,美國設立一年一度的「歐·亨利紀念獎」,專門獎勵短篇小說的成就。

為了紀念歐·亨利,每年五月,位於美國奧斯汀的「歐·亨利博物館」還會舉辦「世界雙關語錦標賽」。

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讚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賢人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