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次非斬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次非杀蛟)
前往: 導覽搜尋
次非斬蛟
cì fē zhǎn jiāo

近義詞次非殺蛟

反義詞

出 處 :《呂氏春秋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次非斬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 cì fē zhǎn jiāo,是說一個叫次非的人,斬殺蛟龍的故事,現在用來形容果敢勇猛,要無所畏懼,戰勝惡勢力。出自《呂氏春秋·知分》。

原文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干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曰:"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荊王聞之,仕之執圭。孔子聞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棄劍者,其次非之謂乎。[1]

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吳國得到寶劍。在返回楚國的渡江途中,到了江中央,有兩條蛟龍左右圍繞着他們的船。次非問船工:"你曾見過被兩條蛟龍纏繞住的船上的人有活下來的嗎?"船工回答:"我沒有看見過。"次非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寶劍,說:"它們只不過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我捨棄寶劍能保全眾人的生命,那我為什麼要吝惜這寶劍呢!"於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拚死搏鬥,殺了惡蛟然後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典故

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從小習武練劍,年僅二十便以劍術聞名鄉里。但次非並不滿意自己的劍術,一個習劍之人,沒有好的佩劍,如何能在同行面前立足呢?次非想方設法打聽天下最好的鑄劍師,終於聽聞吳國干遂有一名工,鑄劍天下無雙,於是馬不停蹄地趕往吳國。

終於,次非在干遂得到了吹絲斷髮、削鐵如泥的寶劍。但在回來的路上,次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歸國途中要穿越一條大江,次非坐上了滿載行人的小渡船,當小木船行到江中心時突然風起雲湧,波浪滔天,有兩條兇猛的大蛟從水底鑽出來,纏住了像樹葉一樣隨時都有可能顛覆的小木船。

在此危急時刻,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大聲問道:「您在江里擺渡了這麼多年,有沒有見到過兩條大蛟纏船,而船上的人能活命的?」

船夫搖頭嘆道:「還從來沒有見過。現在全船的人都凶多吉少了!」

次非曾聽到過傳聞,江中大也喜愛寶劍,所以腰配寶劍涉江一定要萬分小心。如今兩條大蛟為了爭奪我手中的寶劍,危害到全船人的性命,我必須挺身剷除大蛟,才能保全我來之不易的寶劍和船上行人的性命。於是次非捲起衣袖,抽出腰中寶劍,大喊:「你們這群江中的腐肉朽骨,看我怎麼為民除害。如果讓我從寶劍和生命中做選擇,我更珍惜手中的寶劍!」於是縱身跳入江中。

經過一番激戰,次非終於擊敗了兩條大蛟,把蛟龍的身體斬成幾段,從而保全了手中的寶劍,也拯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寓意

在危急關頭,只有無所畏懼方能戰勝邪惡勢力。畏首畏尾、貪生怕死之人在為是否與危難展開挑戰之時,已喪失了成功的可能,最終只能滅亡。

勇氣是一種氣魄,是敢作敢為、面對災難時毫不畏懼的氣魄。真英雄既有不怕危險的精神,又兼具關鍵時刻的果敢。

視頻

次非殺蛟

參考資料

  1. 次非斬蛟,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