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檀林鎮地處縣境東北部,東和東北部同安徽省太湖縣接壤,南與張塝、大同兩鎮交界,西和西北部同英山縣毗鄰。2017年末版圖面積172.6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467公頃、山林面積11059.2公頃、水域面積148公頃。境內交通發達蘄太高速、京九大動脈和長江黃金水道相貫通,聯結皖西、鄂東,溝通(長)江淮(河)流域文化,底蘊豐富。

境區氣候屬亞熱帶大陸季風區,四季分明,特點是春夏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多雪。災害性天氣有暴雨、龍捲風、冰雹、秋伏旱、倒春寒、寒露風等。

境區自然資源中,礦產有花崗岩、石灰岩和鐵砂,其中花崗岩儲量較大。野生動物常見的有野豬、野羊、獐、兔、龜、鱉、雉、貓頭鷹、山雀等。林業資源主要有馬尾松、杉、楠竹、茶葉、油桐、油茶、板栗、烏柏、藥材、山棕等。土特產品薏米、藥豆、黑瓜子產量列全縣之首。[1]

中文名: 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

外文名: Hubei province Qichun County town of Tan Lin

別 名: 檀林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蘄春東北部山區

面 積: 172.69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檀林、雷沖、將軍等村

政府駐地: 檀林街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5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大陸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4662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桐山 將軍山 霧雲山

機 場: 武漢天河機場

火車站: 蘄春站,蘄春南站

車牌代碼: 鄂J

目錄

建制沿革

該地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留下了金盆架古文化遺址。明清屬大同上鄉長裕里、高砂里,民國時曾屬張家榜聯保,1951年分屬何家鋪區、檀林河區; 1961年10月屬張榜區; 1975年撤銷張榜區,原朱沖、大王山、桐山、檀林小公社併入檀林人民公社,田橋小公社升格為田橋人民公社;

1984年2月設區建鄉,屬大同區(鎮區分別為田橋、朱沖、大王、桐山、檀林五個區轄鄉);

1987年9月撤區並鄉,撤銷大同區,鎮區分設田橋鄉、檀林鎮; 2001年2月行政區劃調整田橋鄉併入檀林鎮。

檀林,原名檀林河,河兩岸自古盛產檀木,有「檀木成林」之說,河因此稱檀林河。檀林河源起東北將軍山東麓,東南流向,1流域面積91平方公里,上游建有朱沖、陳旺兩小一型水庫,控制來水面積21.5平方公里。蟹子地河段已建有一道引水的攔河堰工程。明嘉靖《蘄州志》載:「檀林河市,在州北一百九十里」。檀林,歷為當地政治文化中心。民國間,檀林河戲台有聯曰:天地一黎園,試看劉項橫行,亮瑜割據,李唐繼起,趙宋迭興,廿四史全部傳奇,無非牽帝王將相作傀儡;古今幾角色,若得正平打鼓,伍員吹簫,楊修塗脂,子建傅粉,繼世才大家廝混,誰不曰生旦丑淨是英雄。鎮以檀林河得名。最遲在明代時就稱檀林河。歷史上多次發生河堤潰口,多次修復。1973年至1976年檀林河陳德元至兩河段進行截彎治理,河道由以前全長20千米縮短為19.1千米。街道最遲在1996年時,道路就初具規模。北起田鋪街,南抵石牛進水閘。全長2000米,路寬40米。2009年檀林街水泥硬化,2014年檀林街全線鋪瀝青混泥土,全線刷黑。

1987年分屬檀林鎮、田橋鄉。1996年,檀林鎮面積104.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檀林、正沖、將軍、雷沖、響水、西沖、桐山、朱沖、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竹河、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29個行政村;田橋鄉面積66.4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龍井河、牛頭沖、橋上、劉坊、白洋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13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田橋鄉,併入檀林鎮。

2004年,鎮政府駐檀林河,人口50552人,面積166.9平方千米,轄檀林、正沖、將軍、雷沖、響水、西沖、桐山、朱沖、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舟河、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龍井河、牛頭沖、橋上、劉坊、白羊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42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轄村民委員會42個(檀林、正沖、將軍、雷沖、響水、西沖、桐山、朱沖、樓花、河東、德元、河西、上界嶺、槐樹、橫山頭、枕頭、碾下、麒麟、劉全、石牛、裴圍、細舟河、曹沖、肖河、上河、陳英、陳旺、大王山、獨山港、田橋、四流山、烏沙畈、霧雲山、龍井河、牛頭沖、橋上、劉坊、白羊溝、詹山、青草坪、東山坪、朝陽洞)。

霧雲山梯田

霧雲山梯田位於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霧雲山村雷公岩,是唐朝年間保存下來的梯田,梯田群的地形、地貌和天地合一優美絕倫的線條,吸引着省內外攝影愛好者和旅遊愛好者雲集霧雲山,爭相目睹這處田園風光奇觀。是唐朝年間保存下來的梯田,梯田群的地形、地貌和天地合一優美絕倫的線條,驚艷着一批批過往的驢友。在大山里靜靜的沉睡了一千多年,不被世人知曉;梯田周圍的村民默默的耕種一代又一代,不與世界爭鳴。直至公元2014年,攝影家「故鄉的雲」陳先生以獨特的藝術視覺,發現了這處令人驚艷的自然景觀,在陳先生的推廣介紹下,霧雲山梯田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其中雷公岩梯田面積最大總面積為110畝,分為310塊小田,最高處與最低處落差為120米,從空中俯瞰,既美麗,又壯觀,可與雲南元陽梯田比美。

經濟發展

自本世紀初以來,檀林人民發揚老區精神,區位優勢,做邊貿文章,使全鎮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更新和改造。先後拉開了鎮區兩縱四橫的發展框架,加快了鎮區中心商貿街,德元加工業小區,石牛文教服務功能區,界嶺個體私營經濟小區和田橋商貿區的建設和發展步伐,基本形成了一心四區十裡邊貿城的發展框架。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4.2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1.36億元,財政收入355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1141元。新一屆鎮委、鎮政府成立後,緊緊圍繞「壯大中心(城區中心),發展邊貿、開發三線(蘄太線、腹地線和邊界線),四業興鎮(茶葉、藥果、畜牧、森工)」的發展思路,和「一個中心(經濟建設)兩個樣板(口子鎮建設和扶貧攻堅)三票爭先(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民負擔)四種形象(口子鎮對外開放形象,黨委政府當大任、善領一方、堅強有力的整體形象,基層幹部勤政為民、苦幹求變的公僕形象和農村黨員的先鋒形象)」的工作重點,團結帶領全鎮人民打口子鎮的牌子,舉李時珍的旗子,做邊貿經濟的文章,使全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進步,尤其是城鎮建設和鄉鎮企業發展上更是異軍突起,成為鄂皖邊界新興的明星鄉鎮和企業重鎮。同時,我們還一方面整治經濟環境,盡最大可能方便外來投資者,另一方面率先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逢六農民趕集活動,鼓勵農民人人提籃小賣,個個進入市場,加快了市場的流通,繁榮活躍了邊貿市場。這些良好的環境,優惠的政策吸引着眾多的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借地生財。全鎮新投入或吸納城鎮建設資金1500萬元,在六大方面開工了大小29個項目,努力爭奪「楚天杯」;新發展各類鄉鎮企業78家,創產值5000多萬元。

檀林鎮雷沖村面積2.5平方公里,全村163戶680人,19名黨員。近年來,村黨支部堅持抓黨建促發展,幹部帶頭、黨員示範,大力探索「黨建+產業」,建設蘄艾產業專業村,打造蘄艾全產業鏈,實現了「五個轉變」。

2017年,全鎮財政收入達180萬元,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億元,增長15%;招商引資完成2.8億元,增長2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750元,增收1264元。

視頻

從蘄春檀林鎮去霧雲山看高山梯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