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沙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橫沙島 |
---|
圖片來自騰訊網 面積 52平方公里 氣候 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 3.3萬人 |
橫沙島位於長江口的最東端,崇明島南側、長興島東側、浦東新區北側,面積是崇明三島中最小的,佔地面積52平方公里。
島嶼簡介
橫沙島原屬川沙縣,西元1958年劃歸寶山縣(今寶山區),係長江泥沙沖積而成。清咸豐年間(西元1851一1861年)始成沙洲,清光緒12年(西元1886年)開始圍墾。橫沙島呈三角形,面積49平方公里。橫沙島地勢平坦,河渠縱橫。農業、淡水養殖業和海洋捕撈業發達。西元1992年橫沙島被列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西元2002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橫沙島建設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森林生態島,規劃全島森林覆蓋率70%。
交通
橫沙島與上海市往來均以賴渡輪,為開發長江口崇明、長興、橫沙三島,規劃修建由橋隧組成的長江口越江工程,建設東西兩條線,西線跨海工程,作為沿海南北交通大走廊,計劃西元2010年完成;東線跨海工程開發崇明三島,與浦東新區聯接,建設大上海經濟區,計劃西元2020年完成。
人口與氣候
總人口3.3萬人,島上百歲老人佔總人口之比是聯合國標準的4倍,為中國長壽之島。橫沙島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總降雨量約1100毫米。
歷史
由於長江泥沙淤積,橫沙島[1]在清道光年間現出海面,最早是一個江心沙洲,面積約萬畝,地處「松江川沙廳東」,隷屬松江府川沙廳。因無暇顧及,聽憑沙地荒蕪,雜草叢生,江陰南菁書院始建於清光緒8年(西元1882年),由於南菁書院的參與,橫沙島才開始有效的管理和開發。直至清光緒13年,圍堤開溝、次第墾殖,改良土壤,使沙地變為可耕之田,並於清光緒14年報請清朝政府批准,沙田成為南菁書院的恆產。至西元1949年沙田才全部由當地人民政府接管。自2005年5月18日起成建制劃入崇明縣 (現今為崇明區)。
參考文獻
- ↑ 上海利用疏浚土「吹填」2個橫沙島 預計2020年增加15萬畝土地,ETtoday新聞雲,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