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樟樹子 (樟科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樟樹子 (樟科植物)珠

樟樹子,又名香樟子、樟木子、大木姜子,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Cinnamonum camphora (L.) Presel)的成熟乾燥果實 [1] 。性味辛、溫;有散寒祛濕,行氣止痛的功效 。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樟樹子
  • 拉丁學名; 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
  • 別稱; 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樟扣,樟子、樟太蔻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科; 樟科
  • 種; 樟樹子
  • 分布區域; 廣東、廣西、貴州、湖南

形態特徵

樟樹是常綠大喬木,高達30m,胸徑5m,樹冠近球形。樹皮灰褐色,縱裂,小枝無毛。葉互生,卵狀橢圓形,先端尖,基部寬楔形,近圓;葉緣波狀,下面灰綠色,有白粉,薄革質,離基三出脈,脈腋有腺體。花序腋生,花小黃綠色。漿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狀 。

樟樹子是乾燥果實,圓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約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質而薄,內含種子1枚,黑色。氣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

分布範圍

主產於長江以南及江南各地;產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 。

生長分布

多見於栽培,少數野生於丘陵或低山地帶的山谷溪邊。鄂東地區各區縣及蘄春縣各地均有分布 。

生長條件

喜溫暖、宜濕潤、肥沃的粘壤土栽培   。

採集加工

摘下成熟果實,曬乾或風乾,為樟樹子 。

藥用價值

性味

辛,溫 。

功效

散寒祛濕,行氣止痛。治胃寒腹痛,腫毒。祛風散寒,消腫,祛濕 。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60g 。

外用:煎水洗 。

傳統應用

治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水煎服 。

化學成分

樟樹子富含各種化學類型的揮髮油,如樟腦、肉桂醛、d-芳香醇、1,8-桉葉素、d-龍腦、檸檬醛、乙基丁香酚、p-聚傘花烴、橙花叔醇、8-氧化橙花叔醇、松油醇-4、α蒎烯、香葉醇、金合歡醇、丁香酚、反式-甲基異丁香酚、黃樟油素等,其精油主成分大多含量很高(>80%),具有重要的經濟開發價值 。

研究進展

採用電刺激法驚厥模型對樟樹子水提液進行了抗驚厥作用的初步研究,實驗結果顯 ,高劑量樟樹子水提液明顯提高電刺激法所致小鼠的驚厥閾值,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和自身給藥前比較差異極顯著,表明樟樹子水提液具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為其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實驗依據。其抗驚厥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有待於進一步研究[1]

參考文獻

  1. 樟子成熟了,城鄉生活周刊,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