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樓蘭故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樓蘭故城遺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孔雀河故道南岸16千米,東距羅布泊北岸28千米處,東經89°55′22″,北緯40 °29′55″,整個遺址散佈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

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西部發現此處遺址(編號LA),後經證實是樓蘭古城。

1988年,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

2013年3月,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投資500萬元人民幣建設的樓蘭故城遺址保護性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工程建築面積為3990.35平方米,包括790平方米管理用房、2400平方米步道、1600米圍牆、800平方米停車場,和35米高的鋼架瞭望塔及其供排水、採暖、電氣等配套基礎設施。[1]

2013年10月11日,新疆樓蘭文物保護站更名為樓蘭工作站。

故城出土文物

樓蘭故城遺址包括樓蘭城區(佔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東郊墓地、周圍寺院居民遺址、樓蘭貴族墓等,標誌建築有樓蘭佛塔和三間房 。 

漢錦、晉代手抄《戰國策》、佉盧文木牘、西亞藝術風格的繪畫、雕塑及其封泥上的希臘神像、貴霜錢幣、有翼天使像、波斯風格的玻璃器殘片等。

並出土了大量漢五銖錢、一枚貴霜錢、羅馬風格的玻璃器、漢式陶瓶、兵器、銅鐵工具、銅鏡、裝飾品、料珠、陀羅風格的木雕、漢晉木簡、紙質文書、大量來自黃河流域的絲綢織錦、西亞風格的毛布。

對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國史、歐亞內陸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樓蘭美女(乾屍)

出土了樓蘭美女(乾屍)、身長152厘米(生前身高約155.8厘米),體重10.7千克,生前年齡約40歲—45歲,是一壯年婦女。其年代為前3880年,是早期樓蘭人遺體,乾屍臉面瘦削清秀,鼻樑尖高,眼窩深凹,睫毛很長,皮膚呈現古銅色,頭髮是淡褐色,蓬鬆地散披到肩上。

乾屍臉部蓋有一塊羊皮,羊皮上覆蓋著一個用芨芨草稈和香蒲草葉編織的扁筐,乾屍上身用一塊粗毛布裹身,毛佈在胸前交裹處用削尖的小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加工處理過的羊皮,頭上戴著毛織的帽子,帽上插有兩根雁翱,腳上套有一雙毛皮翻在外的鞋子,鞋面和底是用粗羊毛線縫接的,沒有襪子。乾屍的墓內隨葬品極其簡單,除隨身穿戴外,僅在頭部放了一個和扁筐材料一樣的小提簍,手臂處放了一把木製梳

遺址城區

城池遺址的平面為不規則的方形,四面城牆的長度為320米左右。

佔地面積10.8萬平方米,東牆長約333.5米,南牆長約329米,西牆、北牆長約327米,四面城牆正中部為城門,城牆用紅柳枝與粘土相間築成,紅柳枝層厚10厘米—20厘米,粘土層厚40厘米—80厘米 。

古河道

城內有一古河道,自西北流向東南,與孔雀河支流相通,把城址分為西南區和東北區,西南區保存有四合式院落建築,坐北朝南,東西寬60米,南北長30多米,其中三間房佈局嚴謹,土坯砌牆,牆用大木材作框架,紅柳枝夾條,外塗草泥;東北區存佛塔一座,塔基方形,塔身圓柱形,塔高10餘米。

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後(2世紀),樓蘭成為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整個西域的「東大門」,迎來送往著東西方的商旅。

據《史書》、《漢書》記載:古樓蘭國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孔道是「使者相望於道」、東西商旅的必經之地。魏晉之世,西域長史駐樓蘭城,屯田戊變,維護西域的穩定和絲路的交通安全,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早些時候就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漢朝、匈奴和周圍一些遊牧民族國家經常為爭奪樓蘭進行大規模戰爭 。

樓蘭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與漢朝關係密切。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 」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 玄奘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消失的樓蘭國

4世紀期間,全球氣候出現變冷的波動,導致塔里木河來水的波動和河道的變化,給古樓蘭帶來生態災難,出現灌溉用水的不足,樓蘭綠洲和樓蘭故城缺少天然植被的保護,惡劣的氣候條件和人類的活動影響最終導致該地區水源枯竭、綠洲退化,人類被迫退出了這一地區。

塔里木盆地乾旱的荒漠氣候造成了該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

最後,樓蘭故城悄然退出歷史舞台,唐代李白《塞下曲》:「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最貴的景點門票

最貴的景點門票:樓蘭故城遺址(門票價格為3000元/人,加上遺址保護費500元/人) [2]

而外國籍的旅客,則需繳納30萬人民幣方能一睹樓蘭遺蹟的真容。且不易抵達,需審批手續還要有專業團隊帶領進入沙漠。[3]

管理問題

2001年,推行的「新樓蘭計劃」曾被指急功近利、野心勃勃,對此夏訓誠表示:「新樓蘭計劃的目標並不是要在羅布泊旁再造一個淡水湖,再造一個樓蘭,而是藉助塔里木河下游和羅布泊的生態重建,對羅布泊地區豐富的礦產、旅遊、特色農業等產業進行開發,恢復羅布泊在現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此前媒體報導不盡準確。」[4]

2007年,人民網的報導稱「古城缺乏有效的保護」、「樓蘭古城管理十分混亂,工作人員對遊客的參觀放任自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