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樊粵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樊粵光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樊粵光1954年10月生,生於廣東,籍貫山西長治[1]。1970年5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入黨。1983年畢業於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廣州中醫學院醫療專業[2],畢業後留校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1988—1990年被公派到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二年,1998年聘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0年破格晉升為主任中醫師,2001年被聘任為教授;2001年再次到美國學習、交流一個月。 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3]

中文名:樊粵光

出生地 :廣東

出生日期:1954年10月

國籍 :中國

目錄

1個人履歷

2成就及榮譽

3評價

4專業特長

5相關事跡

1個人履歷

任全國中醫學會骨傷分會理事、全國中西醫結合骨科學會委員、全國中醫學會醫院中藥管理學會委員、中醫正骨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骨傷學會副

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結合股骨頭壞死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中醫髖關節疾病醫療中心副主任、股骨頭壞死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美國加州針灸學院技術

顧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成就及榮譽

先後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基金課題13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教育部課題2項、衛生部課題1項、國家中管局課題1項,省局級課題6項;在國

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7篇,其中2篇被SCI收錄;主編衛生部規劃視聽教材1部(《中醫正骨手法》),出版專著6部(《簡明中醫臨床診療常規》《中

西醫結合骨傷科》《臨床常見病證施護指南》《骨傷科閒方驗方》《現代中成藥手冊》《中醫骨傷科治法錦囊》)。主編國家「十一五」高等院校規劃教

材《中醫骨傷科學》。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

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3評價

曾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02年)、「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中醫院院長」、「廣東省抗擊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突出貢獻三等功」、「南粵優秀教師」等榮譽和稱號。

4專業特長

1988年獲得衛生部公派高級訪問學者被選送到美國伊利偌斯州立大學醫學院進修學習骨科專業,期間認真學習了髖關節、膝關節疾病的現代診療手段。1990年學成歸來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率先開展了全膝關節置換術和關節鏡技術,在國內尚屬前茅。

5相關事跡

多年來,樊粵光教授在中西醫結合骨傷科領域潛心鑽研,將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與現代診療手段有機結合治療髖關節、膝關節疾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

效。他的經驗方「關節康」經多年臨床驗證具有顯著療效。同時,對關節軟骨損害明顯、症狀較重者,他主張在早期用關節鏡治療;有明顯關節畸形、症

狀更重者,則主張選擇手術矯形;特別嚴重者,主張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經過二十多年的經驗積累,目前在此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

近年來,樊粵光教授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小兒股骨頭壞死以及各類成人股骨頭壞死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探討。

對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他強調應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醫藥學的優勢,注重患肢動靜結合,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對中晚期的患者,不拘泥於古,大膽嘗

試,與課題組一道進行了運用髓芯減壓、多條血管束植入、肌骨、帶血管蒂肌骨瓣、人工骨植入、人工關節置換、中藥介入等方法治療各類、各型股骨頭

壞死患者,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治療特色的關鍵點在於準確預測判斷各類壞死發展的預後,根據不同的預後特點採用不同治療方法,儘可能地採用非

手術(中醫藥)→微創手術→保髖手術→人工關節手術,循序漸進地選擇其中之一最有利患者長遠生存質量的治療方法。在探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病因

病機及治療機理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因此,隨着他所在科室的業務量及影響力在全國的不斷擴大,1997年該科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中

醫髖關節疾病醫療中心」,成為髖關節疾病最有實力的治療中心之一。

詞條標籤: 人物醫學家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