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櫸溪孔氏家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氏家廟位於櫸溪村中部,始建於南宋寶祐二年(1254),櫸溪孔氏始祖孔端躬原籍山東曲阜闕里,系孔子四十八代孫,自幼聰穎好學,登進士第,宣和三年(1121)授承事朗,任大理寺評事,持事潔白讞獄恕平吏畏其威人懷其惠[1]

簡介

地區介紹

櫸溪村位於大盤山北麓,古稱桂川、櫸川,四周群山環繞,山川秀麗,環境幽奇。全村現共有360戶,計1130人,全部姓孔,為江南孔子後裔最大的聚居地。

宋建炎間,端躬及世襲衍聖公端友遭金亂扈駕南渡,後端友寓居衢州,端躬安家於婺之櫸川。

據《櫸川孔氏家譜》載:「惟婺祖端躬公,官居大理事評事,乃由台抵婺至永之櫸川,見其山高水長,泉香土沃,棄華袞之榮而優遊自樂,屋於鐘山之下而居焉,此南北之所由分而三派之所自始也。」

名字由來

孔氏家廟由歷代朝庭為「孔氏婺州南宗」(也稱作「婺州南孔」)即孔子47世孫孔端躬後裔賜建,地址在磐安縣磐峰鄉櫸溪村,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婺州南孔」的來源,根據《磐安縣誌》和明清《金華府志》、《永康縣誌》,以及《孔氏家譜》的記載,南宋建炎四年,也就是1130年,金兵占領了山東,兗州陷落,曲阜孔林遭受了兵禍。

孔子第47代裔孫、大理寺評事孔若鈞和他的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兒子孔端躬等,護送高宗皇帝趙構離開山東南渡。到了臨安,孔若古、孔端友等前往衢州,後來定居在三衢西安菱湖,歷史上稱為「孔氏衢州南宗」。

而孔若鈞、孔端躬父子一家仍然護送高宗皇帝前往台州。到了台州章安鎮後,他們辭別皇帝,想到三衢與孔端友會合。 當他們經過櫸溪時,孔若鈞由於長時間爬山涉水,不勝勞累,不幸生病而逝。

他的兒子孔端躬等,看看櫸溪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又目睹朝庭腐敗,奸臣攬權,自感無回天之力,決意丟官棄祿,以草木為伴,自食其力,就在這裡長期隱居。磐安縣櫸溪村是婺州孔氏南宗所在,是孔子後裔南方最大的聚居地之一。

子孫發展很快,「婺州南孔」僅800多年的歷史,現在已有2萬多人口,遍布於祖國東南各地。

景點

金鐘山和蓮花城是「婺州南孔」始祖孔若鈞和孔端躬的墓地。南宋紹興八年,大理寺評事孔端躬謝世,與錢氏夫人合葬。墓前有棵檜木,是當年孔端躬親手種植的,至今已有八百餘年。樹高34米,胸圍5.6米,枝葉非常繁茂。這棵檜木由孔端躬從山東曲阜帶來,移植到這裡,它記錄了「婺州南孔」長途跋涉的艱難和創家立業的艱辛。仔細看,竟然還能發現檜木上留有動盪年代的子彈孔呢!這些年來,孔氏後裔在這裡集資修建了石亭、石碑、石欄,表達對先祖的懷念,同時也為古老的村莊增添了不少色彩。

建築特色

宋寶祐二年,理宗追端躬功德,按衢州孔氏家廟恩例,在櫸川南岸杏壇園前建孔氏家廟,賜「萬世師表」金匾一塊(已佚)。

孔氏家廟坐南朝北,櫸溪從前面環繞,遙對金鐘山,整座建築以中軸線貫穿,由門樓、戲台、開井、前廳、穿堂及兩小天井、後堂組成。 孔氏家廟建造後,在元、明時期由官府負責進行過較大維修,清初家廟毀於兵燹,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但也保留了宋、元、明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

櫸溪孔氏家廟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除此之外,在櫸溪孔家家廟的四周,那由清、民國山區民居錯落形成的小街、小弄,同時給人們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在整個孔氏家廟周圍蕩漾着一種古風古貌。

家廟附近尚有保存完好的孔若均、孔端躬墓,墓旁有當時從山東孔林帶來種植的一株巨大檜木。

整個孔氏家廟與櫸溪村落及周圍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現有風貌

現存孔氏家廟坐南朝北,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建築,門口匾額上「孔氏家廟」四個字依稀可辯。孔氏家廟最早建於南宋寶祐年間,也就是1253年到1258年之間。當時宋理宗給予「婺州南孔」五級恩典,其中一級恩典就是,在櫸溪南岸杏檀園賜造至聖家廟。孔氏家廟從南宋寶祐年間賜建以來,元、明時期多次由政府撥款修建,家廟宏偉氣派。

清初,櫸溪一帶發生農民起義,朝廷派兵鎮壓,燒殺無度,造成「十年不聞雞犬之聲」,家廟毀於兵亂戰火。後來,家廟由孔氏族人集資重建,雖然沒有當年皇帝敕造的宏偉,但至今保存較為完整。孔氏家廟古樸宏偉,堂構考究,整座建築由門樓、戲台、前堂、穿堂、後堂組成,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氣勢恢宏,樸實森嚴。通面闊21.50米,通進深30.30米,面積880平方米,屋柱多達84根,門樓採用三柱穿斗結構,戲台為軒閣式結構。前廳、後堂是五開間,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結合。

這裡的小天井地面全部用均勻的鵝卵石鋪設,還放置了旗杆石。家廟裡的柱石有宋、元、明、清四朝的式樣,這小小柱石記錄了滄桑變更的歷史。家廟的後堂中間懸掛着「如在」兩字的匾額,其意就「孔子的精神永遠流傳」。兩邊是一幅對聯,讀來意味深長:「脈有真傳尼山發祥燕山毓秀,支無異派泗水源深桂水長流」。早先,家廟裡還有「萬世師表」的金匾一塊,但是也在文革時期毀了。現在珍藏的文物還有《孔氏家譜》、至聖先師牌位、吳道子畫的孔子刻像拓本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