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榆耳 |
中文學名:榆耳 別稱:榆蘑、膠韌革菌 門:真菌門 綱:層菌綱 目:非褶菌目 科:多孔菌科 屬:栓菌屬 |
榆耳又稱榆蘑,學名膠韌革菌,自然分布於我國東北三省。榆耳味道鮮美,兼具藥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稱。當地人民採食其野生子實體,用並來治療菌痢。近年分析表明,榆耳子實體中含有西藥痢特靈的有效成分。[1]
記載
《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上為五耳。」2.《綱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萬畢術》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漬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種。
藥材基源
為革菌科真菌粘韌革菌的子實體。
形態特徵
子實體初時平伏或呈球形,展開後呈腎形、耳狀或扇形。無柄,常疊生在一起,新鮮時膠質,干後硬而脆,徑可達15(30)cm,厚3cm。邊緣內卷,有時波狀;菌蓋表面被覆一層濃密的絨毛,厚約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黃色至橘紅色,邊緣絨毛短而稀,顏色淺,干後表面呈灰白色至淺黃色。下面(子實層面)乳白色至淺橘紅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狀排列,徑(1-3)mm×1mm。菌肉厚,淺橘紅色,膠質。囊狀體圓柱狀或中部腹鼓狀,(100-130)μm×(5-7-10)μm。孢子橢圓形至臘腸形,光滑,無色,(2.5-3)μm×(6-6.5)μm。子實體膠質、柔軟,中型,無柄、片狀,淺黃色、黃色、淺桔黃色至桃紅色,背面有污白色至土黃色的絨毛層,菌肉淺桔紅色,晶瑩明亮。耳片多在3~15厘米,厚1~3厘米。干後強烈收縮,堅硬,色澤變深為深褐色。
環境條件
①營養。榆耳雖天然生於小葉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樹幹、樹樁、樹蔸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雖自然發生於枯樹上,但並無分解木質素的酶系統,。而主要分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所以,在實際栽培中,雖可以木屑為主料,但產量不及以棉籽殼、廢棉等富含纖維素的產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殼和廢棉作主料。
②溫度。榆耳菌絲體生長最適溫度為25℃左右,35℃是其致死溫度,其子實體原基形成5~26℃,以10~22℃為適,子實體分化的適宜溫度18~22℃。低於10℃和高於26℃原基都不能分化。
③濕度。菌絲體生長的適宜基質含水量為60%~65%,接種時料的含水量低於55%時,菌絲雖能生長,但以後子實體原基不易分化。子實體形成和發育要求大氣相對濕度85%~90%。
④光照和通風。菌絲在黑暗條件下比有光條件下生長快而粗壯,可見光對菌絲的生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而光對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榆耳對光極其敏感,每天偶爾幾次幾分鐘的20~60勒克斯的微光就足以誘導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光照充足還可使耳片加厚,色澤加深,通風在出耳期較發菌期更加重要,特別是子實體發育的中後期,通風不足時易出現耳根霉爛。
⑤酸鹼度(pH值)。榆耳菌絲在pH值5.5~7.0之間,生長差異不顯著,以pH值5.5~6.0最適。
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和場所
北方以春栽和秋栽兩季栽培為易,春栽以3月底至6月初為出耳期,秋栽以10月至12月為出耳期,以此向前推算播期,發菌期袋栽多40-50天。榆耳可在空閒房屋、小弓棚、各型拱棚和各型溫室及陽畦內栽培。場所要求光照充足。
常用配方
配方一棉籽殼或廢棉99%,石膏%,過磷酸鈣0.2%.
配方二玉米芯粉85%,麥麩14%,石膏1.3%,石灰0.5%,過磷酸鈣0.2%。
配方三木屑78%,麥麩20%,糖1%,石膏1%。
栽培工藝
榆耳為熟料袋栽,不可生料和發酵料栽培。工藝程序為配料分裝(15厘米寬40厘米長聚丙烯袋)→0.14兆帕滅菌1.5小時或0.12兆帕滅菌2小時→冷卻接種→22~26℃培養直至菌絲長滿料→光刺激7~10天催耳→高濕保原基(大氣相對濕度95%~100%)10天左右→降濕促耳片分化(降濕至大氣相對濕度85%~90%)並保持子實體適宜生長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再經10~15天即可採收。一般可採收3茬。整個出耳期60~70天,連同發菌期整個生產周期120天左右,產量為相對生物學效率100%~250%,這主要取決於使用的培養料的種類,廢棉產量最高,棉籽殼次之,玉米芯粉和木屑產量較低。
關鍵技術
榆耳栽培能否獲得成功,能否獲得理想的產量和品質,關鍵在於:
①嚴格滅菌,榆耳培養料要求滅菌時間長於多數食用菌,多數食用菌0.14兆帕滅菌1小時,0.12兆帕滅菌需1.5小時,而榆耳要2小時。滅菌是其栽培能否成功的關鍵。
②栽培主料。廢棉和棉籽殼為主料,較其它材料可獲得高產。以廢棉為主料相對生物學效率可達200%~250%,以棉籽殼為主料栽培相對生物學效率可達120%~200%,而木屑玉米芯等僅60%~90%,這是取得高產的關鍵。
③採收和再生耳的管理。採收和再生耳的管理技術是獲取高產的重要一環。正確的採收是用消毒刀片將八九成熟的耳片割下,留下耳基,若連耳基拔起採收,則不會再生下茬耳,而一茬僅占總產的60%左右。採收後,對割取處的傷口,要行一干二保三補四噴,即採收後停水,多通風使耳基表面乾燥,2~3天後松扎袋口保濕,以利再生耳萌生,見萌生出下茬耳後再向袋內注水補水,注水完成後打開袋口,才可向空中噴霧狀水,提高大氣相對濕度。二茬耳占總產的30%左右,三茬耳占總產的10%~20%,再生耳管理不當極易導致黴菌浸染耳基而減產。
榆耳採收後要及時晾曬,直至干透。干透的榆耳堅硬,互相碰擊發生咔咔聲。這裡需提起注意的是榆耳不適鮮食而適於干制,其內含的卟啉類物可致某些過敏反應。常見的鮮食過敏反應是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但是干制後的榆水泡發後食用是非常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