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鄉(河南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榆林鄉(河南省)位於許昌市區西南13公里處,東接蔣李集鎮,北連長村張鄉,西與襄城縣為鄰,南與臨穎縣接壤。境內河路縱橫,許朱公路縱穿南北,許—平—南高速公路橫跨東西,交通發達,地勢平坦。穎河由西北而東南流貫鄉境。[1]
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榆林鄉
基本概況 榆林鄉位於延津縣西部,南臨小潭鄉,東接石婆固鄉,北部和西北部與東屯鎮和小店鎮接壤,西毗新鄉縣古固寨鎮。新鄉市小店工業區跨越榆林鄉北部。該鄉距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僅9公里,距新鄉市15公里,鄉域內有新長線(經過鄉政府駐地),新長北線、新荷鐵路等交通幹線是經過此鎮通往縣城和新鄉市的必經之路,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對外交通非常便利,是延津縣西部的重要窗口,現轄18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134個村民小組,6278戶,總人口30500人,總面積6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鄉政府駐地現有行政事業單位20多個。至2004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0400萬元,財政總收入2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90元。鄉黨委多次被評為市縣先進黨委、政府和目標管理單位,其中鄉黨校建設被省委宣傳部評為「省級優秀基層黨校」。
行政區劃 榆林鄉下轄榆林、夾堤、王村、東婁莊、萬全莊、老仁莊、棗園、大韓莊、小韓莊、龍王廟、沙門、大楊莊、姚莊、獲小莊、張河、西婁莊、王莊、官廳18個行政村。
代碼 410726207:~201榆林村 ~202夾堤村 ~203王村 ~204東婁莊村 ~205萬全莊村 ~206老仁莊村 ~207棗園村 ~208大韓莊村 ~209小韓莊村 ~210龍王廟村 ~211沙門村 ~212大楊莊村 ~213姚莊村 ~214獲小莊村 ~215張河村 ~216西婁莊村 ~217王莊村 ~218官廳村
沿革 1955年置榆林鄉,1958年屬夾堤公社,1959年析置榆林公社,1983年復改鄉。2005年,將夏莊、馮堤、位堤3個村劃歸小店鎮管轄。
工業 榆林鄉鄉鎮企業穩步發展。以新長公路為中心,以鄉村公路為紐帶,形成了飼料加工、農機製造、花生粗加工等四大產業,其中正農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飼料產品全部出口外銷,供銷社電池廠生意興隆,鄉鎮企業完成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工業區榆林境域內已有新鄉白鷺集團、錦繡集團、科豐公司等對榆林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發展榆林經濟,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鄉政府依照市縣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鄉實際使用、稅務徵收等方面,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全國所有地區指定的優惠政策在我鄉也全部適用,環境進一步予以完善。
農業
榆林鄉地處黃河故道,沙荒面積大,風沙嚴重的風沙造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通道綠化工程等,推廣種植三倍體毛白楊、107楊等110萬株林8000畝,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同時以「三高田」為重點,連年進行河渠治理和整修,達到50畝田一眼井,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
榆林鄉農業資源豐富,農作物以小麥、花生為主,連年豐產有餘,並且已初步形成了夾堤粗加工區。種植結構高速日趨優化。中草藥、小雜果、脫毒紅薯等種植髮展迅猛,板藍根、南天星中草藥達1300畝;小雜果已有片林500畝和部分溫棚;脫毒紅薯種植達1000畝。農作物秸稈促進了畜牧養殖的全面發展,全鄉有100頭以上的豬場16個,千隻以上雞場10個,以供林場、龍王廟羊場為龍頭,使養殖業得到快速發展。
2001年,聘請省豫建設計院規劃所的專家對鄉駐地、鄉域及工貿小區進行了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目前,鄉政府駐地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主幹街道全面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到2006年,將按照規劃基本框架建設全部完成。
近年來,榆林鄉社會事業得到迅猛發展。鄉衛生院三項建設獲省驗收合格,電話普及率95%以上。學校基礎建設全部達到市縣要求,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電腦已進入普通家庭。農林弱勢群體全部達到了應保盡保。農村社會穩定,農村文化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鄉各類文藝團體已發展到30餘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全面鋪開。
園區基礎設施情況
一、園區基礎設施情況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目前,已開發面積600畝。3.5萬伏變電站和工業區高壓專線為企業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電話程控化裝置與移 動、聯通的使用改善了工業園區通訊條件,有線電視的安裝,企業數字化程度的提高,為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窗口。工業園區治安室的設立,為企業環境的安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園區骨幹企業簡介
1、許昌縣天和焊接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護目鏡片、樹脂鏡片。其中淺色高防護目鏡片屬高科技新產品,全國獨家生產,1991年獲河南省二級科技成果獎,設計能力為日產18萬片。企業總投資2260萬元,總占地37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企業職工260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16人。許昌縣和
焊接有限公司年銷售鏡片6200萬片,產品出口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產品供不應求。許昌縣天和焊接有限公司產品通過了歐洲CE質量體系認證,護目鏡片所需原料主要是碎玻璃,鐵紅和氧化鈷,原材料充足,價格便宜。此外,從事玻璃生產的企業還有:許昌縣晶質玻璃工藝品廠,產品以民用玻璃、人造玉玻璃為主;華偉玻璃製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彩色裝飾玻璃,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
2、許昌縣豫豐紡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位於榆林工業區,屬私營企業。總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企業職工780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13人,總投資3800萬元,生產能力36000錠,可日產32支純棉紗12噸,產品供不應求,產品以內銷為主,銷往全國各地,紡紗企業屬勞動密積型產業,原材料及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市場前景好潛力大。
3、隆盛線業有限公司,由魏都區投資商宋天福投資興建,總投資850萬元,規模10000錠,占地30畝,年產值3000萬元,利稅300萬元。2005年,該公司二期工程建設完工,投資600萬元,規模9000錠。建成投產已後,總產值高達5680萬元,利稅達560萬元。
4、正弘紡織有限公司,系汽流紡紗廠,投資850萬元,規模11000錠,產值3600萬元,利稅320萬元。其他紡織印染企業還有陽光印染有限公司主要印染各種花布、色布;財盛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白坯布和各種服裝面料。紡織業是該鄉的優勢產業,企業多、種類全、效益高。
5、許昌縣康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占地20畝,安排農村勞動力150人,主要生產各種中高擋餅乾,年深加工糧食7000噸,實現年產值1500萬元。
2005年新上重點項目有:1、博達電器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面積30畝,廠房及配套設施已經建成,近期將投產運營。2、電熱元件廠,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面積15畝,廠房及配套設施已經建成,近期將投產運營。
除玻璃製品、紡織品企業外,還有教學設備、飼料加工等多家骨幹企業,產品質量、企業效益都很好。
城建交通
目前,鄉政府駐地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主幹街道全面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水網與道路的改造與升級。到2008年,將按照規劃基本框架建設全部完成。
教育事業
許昌縣榆林鄉第一中學學校地址為河南省許昌縣榆林鄉,是屬於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普通中學學校,我校主要的教學範圍是普通中學,學校郵編:411023區號:0374,歡迎大家來許昌縣榆林鄉第一中學參觀訪問交流學習!
許昌縣榆林鄉第二中學學校地址為河南省許昌縣榆林鄉,是屬於河南省許昌市許昌縣普通中學學校,我校主要的教學範圍是普通中學,學校郵編:411023區號:0374,歡迎大家來許昌縣榆林鄉第二中學參觀訪問交流學習!
社會事業
近年來,榆林鄉社會事業得到迅猛發展。鄉衛生院三項建設獲省驗收合格,電話普及率95%以上。學校基礎建設全部達到市縣要求,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電腦已進入普通家庭。農林弱勢群體全部達到了應保盡保。農村社會穩定,農村文化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鄉各類文藝團體已發展到30餘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全面鋪開。
2008年為了響應國家南水北調中線移民工程榆林鄉得到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省市縣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開始籌建河南省許昌縣榆林鄉姬家營移民村,河南省許昌縣榆林鄉姬家營村是該省淅川縣滔河鄉姬家營村村民的新家。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後,淅川縣滔河鄉姬家營村被整村安置到許昌縣榆林鄉,取名許昌縣榆林鄉姬家營村。
目前,姬家營移民新村的居民房屋、學校等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內外粉刷工程已接近尾聲,村內道路、通信、寬帶等配套設施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姬家營移民村是河南省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移民的最大安置點。作為河南省10個縣12個移民安置試點之一,姬家營村將安置320戶1397人,計劃於8月9日開始移民搬遷,8月底搬遷完畢。
2009年3月24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庫區移民工作會,會議要求,原定於2013年年底完成的移民安置任務提前到2011年年底全部完成,即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省15.6萬人、698個行政村、569個安置點的建設任務。第一批全省安置1.06萬人,其中,許昌縣的姬家營村安置移民1397人,是安置移民試點中的特大型村之一。
2009年8月16日下午,首批來自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的三百多名移民喜遷新居。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表示,首批移民
順利搬遷,標誌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湖北兩省三十三萬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拉開了大幕,這是繼長江三峽移民之後中國第二次大規模水庫移民行動正式開始。現在姬家營村民逐漸開始入住姬家營移民新村。
新農村建設 許昌縣榆林鄉紮實開展平安建設工作:
一是健全組織、明確責任
在建立健全矛調中心和矛盾工作站的基礎上,整合基層司法資源,積極推行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檢察法律服務所、村矛調工作站和縣派駐村聯絡員組成的矛盾化解工作體系。鄉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平時不定期和每季度定期召開全鄉範圍的穩定工作大會,經常性分析和研究本部門的穩定情況,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是提高效能、狠抓落實
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穩定工作放在各項工作首位,狠抓平安建設和社會治安穩定工作各項措施落實。對排查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因情分類,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口辦理,限期整改,及時化解處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重大矛盾不上交。針對突發性、群體性案件的新特點,制定完善處置預案,保證做到迅速出擊,果斷處置,從正面減少矛盾糾紛。充分利用宣傳車、標語、廣播會等形式,積極宣傳國家法律、法規和農村政策,達到家喻戶曉。
三是周密防範、嚴厲打擊
鄉黨委、政府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對「嚴打」工作高度重視,組織力量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專項社會治安綜合整治工作。重點是集中打擊農村邪惡勢力,堅持對治安混亂地區開展重點治理。對「兩搶一盜」多發性侵財案件,實施打擊。
民生新聞 千村植保榆林店的項目啟動大會勝利召開
2009年8月15日由許昌營運中心精心策劃、籌備組織的千村植保榆林店的項目啟動大會勝利召開了。
到會的工作人員和農民朋友進行了心與心、面對面的交流,現場氣氛熱鬧非凡。參加啟動大會的農民朋友來自榆林鄉的五個村,超過200多人,炎炎的夏日難擋農民朋友們的濃濃的熱情,會場座無虛席。在會議中,首先由千村植保許昌營運中心負責人安建鳴先生和榆林店店長胡殿勛先生髮表了講話,向大家介紹了千村植保,傳達了對大家到來的謝意,並表示千村植保將持續長久的為農民朋友提供農技服務和農產品服務,為農民朋友的增產做好保駕護航工作;接下來,由焦海明老師向大家詳細講解了千村植保的惠農、利農的各個細則;最後由農業專家安老師現場為農業生產的難題做了講解,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這次榆林店啟動大會的成功舉行標誌着千村的品牌走進了榆林鄉的千家萬戶,為千村植保在許昌地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給榆林鄉移民新村喜迎國慶表演
9月28日,在河南省許昌縣榆林鄉姬營移民新村,來自許昌市民間藝術團的演員為村民表演舞獅。當日,為喜迎國慶中秋「雙節」的來臨,河南省許昌市民間藝術團來到南水北調移民新村——許昌縣榆林鄉姬營村舉行「迎國慶,慶團圓」慰問演出活動,祝福村民在新家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國慶及中秋佳節。
民建烈士紀念碑開建
11月8日上午,伴隨着隆隆的禮炮聲,凝聚着許昌縣榆林鄉6位退休老人心血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終於在榆林鄉一中院內奠基並開工建設。這座碑身高9.1米、基座高1.8米的紀念碑主體工程預計11月30日前竣工。明年清明節,附近群眾和學生即可到此緬懷革命先烈。
按照工程規劃設計,該革命烈士紀念碑高 9.1米、寬 1.5 米,基座高1.8米,碑身材質為鋼筋混凝土,外用大理石貼面,基座用鋼筋混凝土網做基礎。續建工程包括4間革命烈士紀念展覽館、四周籬笆牆、400平方米的硬化展覽區、四周的四季常綠花草裝飾。
據悉,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就在榆林鄉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種。他們不斷發展壯大革命力量,喚醒了劉昭平、蕭朝(晁國慶)、李明燦、劉書山、姬順福、姬丙炎等榆林鄉一大批有識之士走上了革命道路。為此,2008年年底,河南省民政廳授予榆林鄉「革命老區鄉鎮」稱號。得知這一消息,榆林鄉的朱清安、劉玉亭、魏伍欣、王國卿、趙林廣、朱清志6位離退休老人興奮不已。為把榆林鄉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整理出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他們歷時近半年實地考察,查閱文史資料,經5次修改,最終整理出《革命先驅溯源》。隨後,6位老人又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通過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榆林這塊革命熱土上建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也為榆林鄉建設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好地教育一代代年輕人。
6位退休老幹部的想法得到榆林鄉黨委、鄉政府和廣大群眾的贊成和大力支持,他們紛紛捐錢捐物,為建革命烈士紀念碑貢獻自己的力量。許昌市老促會和許昌縣老促會也鼎力相助。6位老人最終籌到資金可以開工建設革命烈士紀念碑。
「6位老幹部退而不休,為榆林鄉辦了一件大好事。」在奠基儀式上,榆林鄉黨委副書記許三保說,下一步,他們要協調施工單位把這項凝聚6位老幹部和全鄉近6萬群眾心血的工程建設好。
參加奠基儀式的許昌縣老促會會長王德成說,6位退休老幹部時刻關心老區的建設,籌資建造革命烈士紀念碑,為教育後人做了一件極有意義的工作,他非常感動。同時,王德成表示,許昌縣老促會以後也會加大力度支持老區建設,使許昌縣革命老區的建設跟上全市發展的步伐。
感動事跡
六位老人公益事越做越大
奔波一年,建起全國第一座鄉鎮級革命烈士紀念碑;緊扣時代精神,巡迴宣講《八榮八恥》……許昌縣榆林鄉6位老人退休後,公益事業越做越大。
●6位老人愛上「公益」
12月2日,許昌縣榆林鄉一中,朱清治和兩位老搭檔朱清安、劉玉亭,帶着他們自己製作的《24勤學》,利用課間時間向學生們宣講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我們跟這幾位爺爺可熟悉了,校園西南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就是他們建的。」該校八年級學生王艷說。
75歲的朱清安說,經常跟他們一起做公益事業的還有趙林廣、桓建光、黃國恩。
榆林鄉政府的一名負責人說,這6位老人做的公益事業很廣泛,他們緊扣時代精神,結合本地實際搞一些活動。2008年宣傳《八榮八恥》,去年建革命烈士紀念碑,今年宣傳《24勤學》。
●奔波一年建烈士紀念碑
朱清安說,2008年的一天,他無意中獲悉榆林鄉是「革命老區鄉鎮」,歷史上曾湧現一批革命烈士。「但今天的青少年卻對此了解不多」。2008年5月,在一次老幹部聚會上,朱清安提議在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為革命先烈建碑立傳,激勵廣大青少年奮發圖強。他的建議得到了其他5位老幹部的肯定。
說干就干,他們自己捐出一部分錢後,就到社會上募捐,6位老人共募捐17萬多元。
2009年4月,榆林鄉革命烈士紀念碑在該鄉一中落成。據了解,這是目前全國第一個鄉鎮級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白髮組合」想老有所為
這6位老人年齡不一、性格各異,卻在離退休後因共同的目標團結在一起,成為鄉鄰尊敬、學生歡迎的白髮組合。
桓建光在6位老人中「最年輕」,今年66歲。
朱清安,今年75歲,退休前是榆林鄉副鄉長。「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給家鄉辦點兒事」。
朱清治今年75歲,是名退休教師。朱清治說,他不想在無所事事中消磨掉晚年。
劉玉亭今年68歲,他說:「人這一輩子很短,能多做點兒事就多做點兒。」
趙林廣是他們中年齡最大的,今年84歲。小時因家裡窮,想上學沒條件。「我希望子孫後代珍惜大好時光,多學點文化」。
黃國恩今年76歲。他說:「只要還跑得動,我就會一直忙活下去。」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
朔城區南榆林鄉位於市區東南35公里處,總面積192.5平方公里,屬山坡丘陵區,所轄26個村,人口15805人,8.1萬畝耕地。十年九旱,群眾生活貧困。據朔城調查隊調查,2007年該鄉依託「奶牛」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820元。
一、培訓示範村,示範戶,推行「伴養」 2007年底,全鄉奶牛4500頭,擠奶牛2890頭,涉及青鍾、下疃、南磨、神武、王化莊、辛寨、東村、西村900多戶,固定奶站五個,流動奶站10個。確定了青鍾、下疃、蘆子壩等村為示範村,省人大代表金開花等59戶為示範戶,組織相鄰的村有條件的戶進村入戶,同時推行「伴養」,即:我的牛你飼養,奶歸我犢歸你,打破村界,滾動發展。
二、抓黃牛改良,就地繁育 在調查中,群眾普遍反映,黃奶牛改良後代,雜交優勢明顯,奶量雖略不足純牛奶,但抗病力、適應力都較純牛奶強。充分發揮兩個黃牛改良站的作用,在2005年2個改良站的基礎上,2007年又增建1個改良站,幾年來對3200多頭黃牛進行改良,1700多頭已產奶,達到生產、育牛兩不誤的有序發展。
三、抓培訓,科學飼養 幾年來,聘請市科技局、市老齡委、市區畜牧局多次到鄉進村入戶搞飼養管理,防病、治病、防疫等培訓35多人次,印發書刊、光盤、宣傳資料20000多份,講解奶牛科學飼養知識。通過培訓學習,大多數養牛戶改變了老辦法,走上了科學飼養之路。
四、確立市場理念,解決具體問題 廣泛宣傳市場理論,讓養牛戶確立市場觀念,就奶價不穩、拖欠奶款等問題進行協調解決。在2003年、2005年上半年和2007年出現三次奶價下跌,牛價大滑坡,群眾情緒不穩,有倒奶、賣奶牛現象時,區、鄉領導入村到戶宣傳指導,全體鄉幹部包村包戶,宣傳市場經濟理論、穩定群眾情緒,協調溝通奶農、廠家、奶站關係,2007年還低價買進350多頭小奶牛,這樣做不但避免了飼養奶牛大起大落,而且還穩中有增。
五、發展草業,力求「就地取材」 幾年來,抓住退耕還林機遇,按「檸條、苜蓿一比六」模式,到2007年已退耕還林30000多畝,種植10000多畝苜蓿,人工種草4000多畝。其中2007年種植草玉米38800畝、青貯玉米500多畝,保證了優質飼草的供給。奶牛發展到13個村1400多戶4500頭,擠奶牛2890多頭,下疃村、青鍾村均突破600頭,是2001年底的6倍多,固定奶站5個,流動奶站10個,2005年畜牧業收入占到全鄉農業收入的近50%,人均收入2300元,2007年達到3820元。目前該鄉已建立了奶牛經濟合作社,聘請市區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到鄉進村入戶培訓指導,新建了10個青貯池,按村給奶牛戶建檔,協調了廠家、奶站、奶農之間的監督制約機制,解決了奶農的後顧之憂,步入了規模化、園區化養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