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樓頂的風雨(劉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樓頂的風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樓頂的風雨》中國當代作家劉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樓頂的風雨

那天,雨水下得正急,我去上早班。路上行人不多,在樓的一角,我聽見一陣嚶嚶地哭聲,腳步不禁放慢,並且把傘拿低。我沒有去看那哭着的女人的臉,我只能在傘底下看見一輛賣水果的車子,用透明的塑料紙蓋着。

我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我在想,她一定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一個人靜靜地悲傷。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我記得秋天裡騎車子去上班,穿過兩個村莊,那時候,還是凌晨四點多,天還黑着。我路過一家門口,看到一名年老的婦女在有露水的寒夜裡把玉米粒搓下來。她家門口的燈正好照在她的臉上,那是一臉的淚水啊!我離開好遠,停下自行車,抬頭看深藍的天幕上一輪月亮正被一層薄薄的雲彩蓋住,月亮仿佛就是雲彩編織成的網裡的一條魚。在這樣萬籟俱寂的靜夜時分,大地熟睡,而一個人悲傷地醒着。

而現在,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不禁讓我扭過頭向樓上看了一下,迷迷糊糊地什麼也看不清楚。但一個人的影子在我的心裡幻化開來,一個女人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也格外清晰起來。

這是一個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有一個有病的丈夫需要服侍的礦嫂。因為考慮到她困難的原因,有人給她找了一個臨時工的活,這樣的工作也是好多人盯着看着的,因此掃大街的工作沒有干多長時間就被別人替換掉了。

夏天樓道里打藥,沒有人去干,人們就找到了她,就看到她背着一個藥機子,穿着白大褂在礦上家屬區來回走動的身影。

生活是緊張的,常常是入不敷出。孩子的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這讓她決定去做小買賣。她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從濟寧批發了水果到礦區去賣。

機動三輪車對她來說真是不好駕馭的,第一次進貨的時候,是下午去,晚上八點才回來,可把一家人急壞了。我看見她的兩個孩子在寒風裡站着等她們的媽媽,鄰居吳姨是個熱心人,她沒有別的事情,就站在那裡勸孩子們回屋。但是兩個孩子眼淚汪汪的,仿佛她們已經知道了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她們嚶嚶的哭聲讓一樓的幾個鄰居也出來了。她們沒有勸孩子,而是給每個孩子披了一件衣服,她們就在那裡拉呱,拉新聞,拉菜價,拉自己與兒媳婦的小小的幾次鬥爭,拉孫子的吃飯習慣。這些無關緊要的話題,在我聽來卻是一陣溫暖。我分明記得她們以前還是有隔閡有矛盾的。

院子裡黑乎乎的一片,偶然有一輛汽車過來,我們就會停下談話,看車來的方向,但一束亮光很快就轉變了方向,我們高興起來的心情也慢慢黯淡下來。嘴上不說,心裡直掛念:「真急人,那麼晚了,咋還不回來。」

那時候很少有人有手機的。

終於有一輛車開開停停地過來了,車燈很亮,且越來越近,我們的心重新被一陣驚喜喚醒,孩子的媽媽回來了。雖然是冬天了,可是她還是一臉的汗水。我們沒有問,她一手摟住一個孩子說:「可別提了,上濟寧菜市場批發蔬菜瓜果的人真多。我哪敢開啊,就推着走。好不容易上了一些貨,又和別人碰到一起了,人家讓賠償,我哪裡帶錢啊!我把自己上的水果給他一些,真倒霉。」

鄰居說:「平平安安就好,趕快回家做飯吧,吃口熱乎飯,早點睡,明天你不得早起啊!孩子擔心你,一直在這裡等着你呢!」

大家散去,她把車子放回車棚,也帶着孩子回家。

就這樣她一步步做起水果買賣來了。她雖然穿得不好,可是渾身上下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的,我總在想,她是用了什麼法術讓自己變得氣質上與眾不同的呢。

我記得她第一次登上樓頂是在春天,那天雨下得很大,我聽見有人在用很難聽的話一遍遍的重複一件事情,但感覺不是在樓下,而是在樓頂上。我們兩口子和她不熟悉,只能在陽台上聽她反反覆覆絮絮叨叨說了很多話,說一陣哭一陣。我從那哭聲里感受到巨大的委屈。後來聽別人說果然是那樣的。她的攤位和人競爭,被人家打了一頓,而動手的就是附近的人。目的就是不想她在那兒擺攤。

過了一會開始有雷聲轟隆隆地響過,兩個孩子在下面大聲喊媽媽,鄰居們看不過去了,也怕她想不開,就緊着喊幾聲,我們也出去了,她已經被喊下來了。我看見她臉上身上全部被水打濕了,我不知道那臉上是淚水還是雨水。

還有一次,我聽見了樓頂上的哭聲,我猜想那一定還是她。我打着傘下樓,看見樓下有好幾個人在勸她。我把疑問的目光投向鄰居。她壓低了傘給我說:「不知哪個畜生非要往她身上潑髒水,不過聽聽她罵得那個人大家也清楚。」

女人在樓頂上邊罵邊哭,我也聽明白了,是一個人要跟她私下好上,她當然是不願意的,那人就去派人找她的麻煩。

這樣的天氣在上面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大雨在風的吹動下,像颳起一陣陣的雨霧,那雨霧把她的整個身子裹挾住。幾個歲數大的老工人和礦嫂們喊着她的名字,你勸我也勸,她就說不聽,她反反覆覆重複着一些話,讓人聽着難受。後來看不見她的身影了,擔心也多起來,一個人從五樓的角爬上去看了看說:「蹲在那裡哭呢!哭會吧,哭一會好受些。」

以後我長期上早班,回來很晚,不常見到她。但是聽說她又爬了幾次樓頂。

她的孩子有時候到我那裡借書看,所以並不是很陌生。孩子很爭氣,聽說考上了一個好的大學,找到了一個好婆家。女兒決定把她的媽媽接過去住。走得時候,是一個冬天,我下班回來聽妻子說,外面放了一陣鞭炮,就把她媽媽接走了。這個家也搬走了。

但是每一次下大雨的時候,我打着傘路過她家的樓前,總還是不由自主地向樓頂看看,樓頂上空空的,雨霧茫茫。

[1]

作者簡介

劉亮,供職於兗礦濟寧二號煤礦,兗礦文學創作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