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樓觀之美(張愛妮)

樓觀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樓觀之美》中國當代作家張愛妮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樓觀之美

雄偉綺麗,氣勢磅礴的秦嶺山脈多自然奇景,橫亘於終南山北麓的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便是這其中一「奇」,身為關中人,一直未能目睹它的秀麗風光,早些年,總是憧憬着那一天能登臨其上,不免心中也會勾勒出一幅水墨山水畫,我雖非擅長繪畫,但我自信珍藏在我心中的樓觀景致一定是美麗的,奇幻的,秀麗的,雄偉的,而今天,我終於來到了這幅「水墨畫」里暢遊了一番。驅車行至山腳下,抬頭便見萬峰聳立,濃蔭遮天,說經台偏東南一隅,近在咫尺,一進院內赫然聳立的青檀木挺拔奇秀,古銀杏濃郁翠綠,古樸秀麗,右側的道觀在它的遮掩下,也顯出了幾分神秘,有道人坐於觀們外,黑衣白須,恍若隔世。上善池題字碑毅然聳立於八角涼亭下,池深兩米見外,內壁石龍吐水,清晰見底的池內散亂着今人投入的錢幣,水極清,陽光粼粼的水面上泛着白光,穿過左側門廊,沿台階蜿蜒而上,濃翠秀雅的古樹環繞於石階兩側,參天茂林似一把巨傘,說經台此刻清幽闃靜,涼風習習,恍若仙境,登頂老子祠,透過濃密的古樹,老子古銅像赫然聳立,隱約可見,老子主張隱世無為,上善若水,一切皆在「道」里,老子像建於此,與祠堂遙相對望,這也正體現了老子的道學智慧,若水而為,自我隱遁,終南古樸性靈,老子在此講經說法,著書立世,為後世留下曠世奇作。

從老子祠原路返回時,發現一「奇」樹古榔榆,許是我孤陋寡聞,我覺着它的奇,並不在枝葉,奇在它堅硬如石的樹幹上,大多古樹樹幹嶙峋,呈深黑色,有的經風雪雨樹幹心空,而這裡的古榔榆已有五百年的歷史,灰紫的樹幹似泥漿般堅固,有的盤根虬枝,有的匍匐於地,古雅妙趣,抬眼望樹,枝葉繁茂,陽光穿透碧綠如玉的枝葉,點點波光灑在青石台階上,真有谷崎潤一郎筆下的陰翳之美,當我們要離開說經台時,身邊小兒的一句「蜻蜓點水」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一支歡快的蜻蜓,只見湖面上一隻羽翼透綠的蜻蜓聘婷於銀杏樹旁的池面上,舞姿優美,我像被它攝了魂魄一樣,久久的追隨着它,亦覺得它是樓觀靈氣所鐘的仙靈之物!

出說經台,自南而上,樹木蓊鬱,鳥鳴蟬和,清新怡然,牽馬人說一千餘台階便可登頂煉丹峰,曾攀爬險峻的華山,登臨奇秀的黃山,我們亦是無可畏懼的,沿陡峭的青石台階拾級而上,一鼓作氣,很快便爬到了煉丹峰,老子當年的煉丹爐怡然矗立其間,此時,俯瞰山下,城市建築蔚為壯觀,遠方已是一片空濛,大地廣袤,不見盡頭,剛才還浮雲遮望眼,現在已是「身在最高層」了,我還未曾感受雄渾壯觀的泰山,不曾感受到詩人筆下「一覽眾山小」磅砣氣勢,但我今天卻站在了樓觀之頂,秦嶺之脈,我感受到的是樓觀的靈秀古樸,雄偉綺麗,她的美,她的秀,她的靈,她的幽皆在這一草一木里,一觀一泉里,我也似氣貫陰陽蔚為開闊了。

下山時,我們沿北面山坡緩緩而下,兩側綠草中零星點綴着紫紅、粉紅、鵝黃的野花,遠處山巒起伏,每一寸山脈都被綠色包裹着,極綠、極清、極美,我突然想起了少女濃密如瀑的黑髮,這一山的綠是山的生命所在,靈魂所在,哦,你綠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瞳孔,我將把這眼「綠」帶到山下的每一寸土地,突然起了風,所有的樹木都譁然蕭瑟,仿佛在向你訴說着什麼,鳥兒的鳴叫響徹了整個山林,可是卻不見它們飛翔的痕跡,就這樣,我們伴着風聲和鳥鳴下了山。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正欲返程,但見東面幽徑里茂林修竹,綠意盎然,穿過扇形門廊,翠林夾道,高聳入雲的翠竹清心雅韻,拔地竹筍穿插於竹林中,有的已脫去外衣,露出青翠的竹身,真是滿園「娟娟翠竹倍生姿」,置身於此恍若世外,突然想起蘇軾的竹: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簡單幾個字,道出竹的風骨和姿態,流連於此不肯離去。

這是我第一次遊歷樓觀,感受到了她的秀美鍾靈,奇美壯闊,我慨嘆她的美,敬仰她的靈,與其說我在這裡留下了一絲足跡,倒不如說我的靈魂里從此注入了樓觀的靈氣,大抵我們與一處景物的緣分該是如此,我的心裡從此便「印」下了她的美。

[1]

作者簡介

張愛妮,1995年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生人,信陽師範學院華銳學院2014級中文系南山詩社組織部部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