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椴葉扁擔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椴葉扁擔杆

中文名稱:椴葉扁擔杆

拉丁學名 Grewia tiliaefolia Vahl

界 植物界

椴葉扁擔杆(拉丁學名:Grewia tiliaefolia Vahl)為椴樹科、扁擔杆屬植物

小喬木,高5-8米;嫩枝有灰色星狀茸毛。葉紙質,近圓形或闊卵圓形,長8-13厘米,寬6.5-9.5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偏斜心形。

產於雲南西南部。生長於海拔1200-1600米的灌叢草地上。非洲、印度、緬甸、中南半島有分布。

信息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錦葵目

科 椴樹科

亞科 椴樹亞科

屬 扁擔杆屬

種 椴葉扁擔杆

族 扁擔杆族

分布區域 雲南西南部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5-8米;嫩枝有灰色星狀茸毛。葉紙質,近圓形或闊卵圓形,長8-13厘米,寬6.5-9.5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偏斜心形,上面初時有稀疏單毛,以後變禿淨,僅在脈上有毛,干後黑褐色,下面深褐色,有疏毛或禿淨,三出脈的兩側脈強直上行,長為葉片的2/3,離邊緣1.5-2.7厘米,各有二次支脈5-6條,達緣有細鋸齒;葉柄長約1厘米。聚傘花序2-6枝叢生於葉腋,每枝有花3朵,花序柄長1-1.5厘米;花柄長6-7厘米,構被灰褐色茸毛;萼片長圓狀披針形,長7-8毫米,兩面均有灰黃色軟茸毛;花瓣黃色,比萼片短且窄;雄蕊多數,比萼片稍短,分為5組,基部微連生;子房有毛,花柱比雄蕊略長,柱頭擴大成頭狀。核果不分裂。花期5-6月。[1]

生長分布

產於雲南西南部。生長於海拔1200-1600米的灌叢草地上。非洲、印度、緬甸、中南半島有分布。

主要價值

扁擔杆果實橙紅鮮麗,且可宿存枝頭達數月之久。為良好的觀果樹種。宜於園林叢植、籬植或與假山、岩石配置,也可做疏林下木。枝葉藥用,辛、甘,溫。健脾益氣,祛風除濕,解毒,可治小兒疳積等症; 莖皮纖維色白、質地軟,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莖杆可作編織用。

繁殖方法

用播種或分株繁殖。

播種繁殖

第一步:成熟時果實由綠變紅,然後陸續自然落下。採集種子要在果實落地前將母樹四周地面上的雜草石礫清除乾淨,以便收集種子。調製種子時,將收集到的種子放入缸內浸泡,果肉腐爛後經搓洗、陰乾,便得到純淨種子。

第二步:土壤解凍後立即整地 在整地前要澆足底水。施足底肥,底肥用腐熟的農家肥,然後細耕整平。

第三步:採用低床育苗,開溝條播,播幅6~7厘米,幅距20厘米,溝深1厘米左右,覆土l厘米,每畝用種5千克。播種在春分前後進行,播種時土壤要濕潤,覆土後蓋草。

第四步:播種後保持床內土壤濕潤。出苗前不要大水漫灌,如果太旱,可以噴水。幼苗期間要注意遮蔭。定苗分兩次進行,當大部分苗術出現真葉和苗高5厘米時各一次。定株後適時澆水,除草施肥,土壤要保持濕潤而不積水。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簡易。春季發芽前做適度短截,促其萌發枝條,保持樹形豐滿。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下旬,每畝用硫酸銨10千克,第2次在7月下旬,每畝施硫酸銨15千克。

扁擔杆屬介紹

Grewia L. 扁擔杆屬,椴樹科,約150種,分布於東半球熱帶地區,我國有30種,廣布於西南、西北、東部至東北,但主產地為西南部,有些種類的纖維可為製紙的原料。灌木或喬木,直立或攀援狀,多少被星狀柔毛;葉互生,基部3脈或脈常極多數;花兩性或單性異株,腋生,叢生或排成傘形花序或有時花序與葉對生;萼片5分離;花瓣5,基部有腺體或有時缺;雌雄蕊柄存在;雄蕊極多數,着生於短的花托上;子房2-4室,每室有胚珠2-8顆;花柱頂部擴大,柱頭多少盾狀或裂片闊;核果2-4裂,通常有溝槽,有種子2-4(8)顆;種子間具假隔膜。[1]

參考來源

  1. 扁擔杆屬,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