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椰圓盾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椰圓盾蚧 學名:Aspidiotus destructor Signoret 類屬:同翅目 盾蚧科

形態特徵

雌介殼圓形或近圓形,平,似稻草黃褐色,直徑1.8mm,薄而透明,殼點位於中央或近中央,很淡,黃白色。雌成蟲體稍硬化,長1.1mm,卵形或長卵形,鮮黃色。介殼與蟲體易分離,腹部向臀板變尖,臀板後端常平截或鈍圓,臀葉三對;背管腺較長大,但數量少;無厚皮棍和厚皮槌;肛門相對很大;陰門周腺4群。雄介殼近橢圓形,質地和顏色同雌,稍小。雄成蟲橙黃色,複眼黑褐色,翅半透明,腹末有針狀交配器。卵長0.1mm,橢圓形,黃綠色。若蟲淡黃綠色至黃色,椰圓形,較扁,眼褐色,觸角1對,足3對,腹末生1尾毛。[1]

發生規律

貴州年生2代,浙江、江蘇、湖南3代,福建4代,熱帶7~12代,均以受精後的雌成蟲越冬。貴州一代若蟲於4月中下旬開始孵化,5月上旬進入盛孵期,雄蟲於5月下旬~6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若蟲於7月中旬開始孵化,8月上旬進入盛孵期,雄蟲於9月上中旬化蛹,10月上中旬羽化。浙江各代孵化盛期:4月底至5月初,7月中下旬,9月底至10月初。閩南冬季有雌成蟲、雄蛹及1齡若蟲同在,第1代卵1月下旬前後孵化,第2代若蟲5月間出現。初孵若蟲分散轉移至各部固着為害。每雌產卵100多粒。天敵主要有雙目刻眼瓢蟲

分布與危害

分布 遼寧、河北、山東、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寄主 鶴望蘭、珠蘭、白蘭花、桂花、山茶、蘇鐵、棕櫚、萬年青、劍蘭、龍舌蘭散尾葵、月桂、棕竹、麥冬、麻葉繡球、茶、椰子、柑桔、香蕉、芒果、荔枝、木瓜、葡萄等

為害特點 成、若蟲群棲於葉背或枝梢、莖上,葉片正面亦有雄蟲和若蟲固着刺吸汁液,致受害處葉面出現黃白色失綠斑紋或葉片捲曲,葉片黃枯脫落。新梢生長停滯或枯死,樹勢衰弱。

防治方法

(1)嚴防有蚧蟲的苗木調入或調出,把好檢疫關。

(2)加強綜合管理,使通風透光良好,以增強樹勢提高抗蟲能力。

(3)剪除帶蟲嚴重的枝、葉,集中燒毀,但燒前一定要使天敵飛出後再燒。

(4)充分保護和利用天敵。

(5)根據介殼蟲的各種發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噴藥。因此時大多數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如用國光必治(40%啶蟲毒)1500-2000倍液 每5~7天噴一次,連續2~3次。由於若蟲孵化期前後延續時間較長,要7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