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星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橢圓星系 |
橢圓星系:外形呈正圓形或橢圓形,中心亮,邊緣漸暗。按外形又分為E0到E7八種次型。橢圓星系的傳統形象是最初的爆發之後,恆星形成過程已經結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恆星仍在閃爍著光輝,但偶爾仍會有少量的恆星形成。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的年輕恆星,發出淡藍色調的螺旋星系對比有很大的差異。
簡介
橢圓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勃星系分類中的一種類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徵:恆星的運動是以不規則的運動為主,不同於漩渦星系的以自轉運動為主,只有少許的不規則運動。只有少許的星際物質、年輕的恆星很少、疏散星團的數量也不多。恆星多是年老的,屬於第二星族的恆星。較大的橢圓星系,都有以老年恆星為主的球狀星團。故被稱為"老人國"的星系。橢圓星系的傳統形象是最初的爆發之後,恆星形成過程已經結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恆星仍在閃爍著光輝,但偶爾仍會有少量的恆星形成。通常,橢圓星系看起來是黃色或紅色,與在旋臂上有高熱的年輕恆星,發出淡藍色調的螺旋星系對比有很大的差異。
評價
關於橢圓星系的形成,有一種星系形成理論認為,橢圓星系是由兩個旋渦扁平星系相互碰撞、混合、吞噬而成。天文觀測說明,旋渦扁平星系盤內的恆星的年齡都比較輕,而橢圓星系內恆星的年齡都比較老,即先形成旋渦扁平星系,兩個旋渦扁平星系相遇、混合後再形成橢圓星系。還有人用計算機模擬的方法來驗證這一設想,結果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兩個扁平星系經過混合的確能發展成一個橢圓星系。加拿大天文學家考門迪在觀測中發現,某些比一般橢圓星系質量大的多的巨橢圓星系的中心部分,其亮度分布異常,仿佛在中心部分另有一小核。他的解釋就是由於一個質量特別小的橢圓星系被巨橢圓星系吞噬的結果。但是,星系在宇宙中分布的密度畢竟是非常低的,它們相互碰撞的機會極小,要從觀測上發現兩個星系恰好處在碰撞和吞噬階段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種形成理論還有待人們去深入探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