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龍利葉花(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

小枝蜿蜒狀
圖片來自 植物說

目錄

開花的種類——龍利葉花(大戟科、守宮木屬植物)

龍利葉花,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龍利葉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花。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咯血。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龍利葉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單葉互生
 
圖片來自 植物說
  • 目:大戟目
  • 科:大戟科
  • 屬:守宮木屬
  • 種:龍利葉
  • 分布區域: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高達40cm。小枝梢有「之」字狀折曲,有不明顯的小柔毛。單葉互生;常聚生於小枝頂端;具短柄;托葉三角形,老時草黃色;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最下部的或近於卵形,長5-8cm,寬2.5-3.5cm,先端圓鈍稍內凹而有小凸尖,基部窄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淺綠,中脈基部初微被柔毛,後無毛。花叢生於葉腋內或排成一極短的總狀花序;花單性,雌雄同序,暗紫色;花梗短;雄花花萼較小而稍厚,與雌花花萼同形,花葯橢圓形,稍厚,略突出;雌花花柱細,2叉。蒴果具短柄,狀如豌豆,外圍宿萼與果近等長。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分布於廣東、廣西等地。

入藥部位:花。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歸肺經。

功效:止血。

主治:咯血。

相關配伍

治咯血:龍脷葉花9-15g。開水沖服,或煲瘦肉服食。(《香港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開水沖。

採集加工:花盛開時採收,鮮用或曬乾。 [1]

相關論述

《香港中草藥》:「止血。治咯血。」

龍利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龍利葉多一般都生于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在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粘質壤上栽培為佳,它的小枝蜿蜒狀,有不明顯的小柔毛。

龍利葉的功效與作用

龍利葉的功效可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臨床上可以通過龍利葉輔助治療相關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的疾病,患者出現的肺炎還有支氣管炎以及肺氣腫肺膿腫肺心病,均可用它緩解治療[2]

龍利葉食用方法

龍利葉主要以泡水服用為主,長期喝的話可以治療口乾、便秘等體內有熱象的疾病,也可以配枇杷葉同煮,能止咳化痰,將枇杷葉用清水洗三遍,將葉片上的碎屑顆粒洗淨,用刷子將葉子上的絨毛刷乾淨,注意一定要將絨毛刷乾淨,否則絨毛可以刺激咽喉加重咳嗽

龍利葉食用禁忌

在臨床上龍利葉的禁忌症主要在於有過敏的患者,對於很多藥物出現過敏,包括龍利葉應用之後會誘發患者出現周身的紅斑、丘疹和皮膚病,同時容易誘發黏膜出現水腫,這種情況不能夠應用龍利葉。

《中藥大辭典》:龍利葉花

拼音注音:Lónɡ Lì Yè Huā

來源:大戟科植物龍利葉的花蕾。

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大咯血時,可用龍利葉花生沖或煲肉服食。"

出處:《南寧市藥物志》 [3]

用法用量

內服:開水沖或燉肉,3~5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