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莎葉蘭(蘭科、蘭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莎葉蘭
圖片來自 山草香

開花的種類——莎葉蘭(蘭科、蘭屬植物)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假鱗莖較小,長1-2厘米,包藏於葉鞘之內。葉4-12枚,帶形,常整齊2列而多少呈扇形。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長20-40厘米;總狀花序具3-7朵花;花與寒蘭頗相似,有檸檬香氣;萼片與花瓣黃綠色或蘋果綠色,偶見淡黃色或草黃色,唇瓣色淡或有時帶白色或淡黃色,側裂片上有紫紋,中裂片上有紫色斑;花瓣狹卵形,唇瓣卵形,稍3裂。蒴果狹橢圓形。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於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分布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ex Lindl.):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莎葉蘭
  • 拉丁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 ex Lindl.
  • 別 名:套葉蘭
清香色淡
圖片來自 花卉網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微子目
  • 科:蘭科
  • 亞 科:蘭亞科
  • 族:樹蘭族
  • 亞 族:萼足蘭亞族
  • 屬:蘭屬
  • 亞 屬:建蘭亞屬
  • 組:建蘭組
  • 種:莎葉蘭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易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莎葉蘭是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假鱗莖較小,長1-2厘米,包藏於葉鞘之內。葉4-12枚,帶形,常整齊2列而多少呈扇形,長30-120厘米,寬6-1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二列套疊的鞘有寬達2-3毫米的膜質邊緣,關節位於距基部4-5厘米處。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長20-40厘米;總狀花序具3-7朵花;花苞片近披針形,長1.4-4.1厘米,在花序上部的亦超過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2;花梗和子房長1.5-2.5厘米;花與寒蘭頗相似,有檸檬香氣;萼片與花瓣黃綠色或蘋果綠色,偶見淡黃色或草黃色,唇瓣色淡或有時帶白色或淡黃色,側裂片上有紫紋,中裂片上有紫色斑;萼片線形至寬線形,長1.8-3.5厘米,寬4-7毫米。

花瓣狹卵形,長1.6-2.6厘米,寬5.5-8.5毫米;唇瓣卵形,長1.4-2.2厘米,稍3裂;側裂片上有小乳突或細小的短柔毛;中裂片強烈外彎,前部疏生小乳突,近全緣;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近基部處向上延伸到中裂片基部,上部略向內傾斜;蕊柱長1.1-1.5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有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分種說明

Du Puy et Cribb在《The Genus Cymbidium》(1988)中將該種分為兩個亞種:原亞種產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以及中國南部(葉長50-90厘米,花苞片長18-35(-43)毫米,花瓣比萼片寬,萼片與花瓣綠色並在基部中脈有紅棕色斑點);新亞種(subsp. indochinese)產緬甸、泰國、柬埔寨、菲律賓(葉長32-51厘米,花苞片長3-22 (-25)毫米,花瓣等寬於或狹於萼片,萼片與花瓣淡黃色並有5-7條紅棕色縱脈)。中國植物的特徵似乎介於兩者之間,但從地理分布上看應更接近後者。由於所看到的標本大都沒有花朵,難以作出確切的判斷,而且這兩個亞種是否有區分的必要仍然有不同的看法。這時仍遵從傳統的看法,作為一個種處理。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探秘「蘭花王國」,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蘭花,素有花中君子的美名。「一株蘭草千幅畫,一箭蘭花萬首詩」,因其清香色淡,與世無爭的高潔品質,自古以來都為中國文人所稱道。蘭花還是珍貴的觀賞植物,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越王勾踐於紹興種蘭,魏晉以後廣泛種植於庭院,用以點綴,陶淵明的詩句中便有「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的記載。

「蘭花王國」

廣西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雅長保護區)正處於滇黔桂的結合部位,是中國唯一一個以蘭科植物命名,並將其為重點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蘭科植物熱點分布區。

貴州地寶蘭(學名:Geodorum eulophioides)

是我國特有珍惜瀕危植物 ,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但數量稀少,在《中國植物志》中對它的描述卻並不詳盡。這是因為自1921年德國植物學家Schlechter在貴州省羅甸縣首次發現並命名後,80多年來人們在野外未見其蹤跡,植物學家在撰寫植物志時只能憑藉Schlechter的記載和標本草圖進行記錄。

直到2004年,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組織的考察隊才在雅長重新發現,隨即轟動了植物界。其通體潔白,內夾黃蕊,成熟後花瓣尖端漸呈玫紅色,似少女臉頰的紅霞。貴州地寶蘭在雅長受到了大力保護,近年來數量不斷增加,且呈片狀分布,形成目前全球少有的貴州地寶蘭野生居群。

天貴捲瓣蘭(學名:Bulbophyllum tianguii K. Y. Lang & D. Luo )

是在雅長 首次被發現 ,並以雅長保護區第一任局長的名字來命名的新種。花朵以鵝黃為底,除唇瓣和蕊柱外,皆覆紫褐色脈紋,其間密被紫紅色細點。唇瓣和蕊柱呈吐舌狀,舟狀側萼片從兩側伸出,基部內卷,其形如纖纖素手輕抱合,十分典雅,三片萼片以環狀輕覆其上,尾端連接處透出一抹粉紅,可愛又俏皮。

葉革質長圓形,具匍匐根狀莖,常附生於喀斯特石山表面或腐殖質樹莖上,花期從2月中旬開始至3月下旬,選擇在該時期前往,還能在山間不經意捕捉到一株鵝黃色的精靈。

廣西羊耳蒜(學名:Liparis guangxiensis C. L. Feng & X. H. Jin)

若說到「其貌不揚」的蘭花,定會提名廣西羊耳蒜,2010年,中國林科院馮昌林工程師把在廣西雅長發現的羊耳蒜屬的蘭花新種命名為「廣西羊耳蒜」,其種群數量稀少,野生種又僅在廣西發現,所以十分珍貴。每年10月至11月,翠綠的花枝上都攀滿了朵朵纖細的淺黃色小花,色淡花清,香氣宜人。不僅是珍稀的蘭花品種,廣闊的野生蘭花居群也讓雅長保護區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蘭科植物基因庫。

被稱為蘭花中的「美嬌娘」的帶葉兜蘭(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Lindl. ex Hook.) Stein),其野生居群密集分布於「店子上」,分布面積約6000㎡; [2]

*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Wall. ex Lindl.)

種群數量在1.2萬叢以上,沿着山脊在崖壁內形成了寬約30米、長約200米的居群帶,占地面積約6000㎡,是目前世界上已有紀錄最大的莎葉蘭野生居群;

台灣香莢蘭(Vanilla somae Hayata)廣泛分布於拉雅峽谷,占地面積約5000㎡。

這三種蘭科植物在雅長保護區內的野生居群是目前世界上有記錄的最大的野生居群,極具保護和科研的價值。

蘭花主要品種有哪些?

蘭花的主要品種有紋瓣蘭、莎葉蘭、長葉蘭和虎頭蘭,蘭花白絹病又稱白絲病、菌核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4至5月開始侵染,6至8月發病高峰期,新芽長出土面後,每周用0.05%氯黴素噴施一次,連噴2至3次,可以預防細菌感染,也可澆噴阿斯匹林1500倍液,以增強蘭株免疫力,阻止病菌侵入、擴散。

1、紋瓣蘭

  • (1)附生植物,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生長在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花期4-5月,偶見10月。
  • (2)葉厚革質、4-5枚,總狀花序具20-35朵花,萼片狹長圓形至狹橢圓形,花瓣狹橢圓形,唇瓣近卵形,萼片與花瓣淡黃色至奶油黃色,唇瓣白色或奶油黃色而密生栗褐色縱紋,稍有香氣。

2、莎葉蘭

* (1)地生或半附生植物,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於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 (2)葉帶形、4-12枚,總狀花序具3-7朵花,萼片線形至寬線形,花瓣狹卵形,唇瓣卵形,萼片與花瓣黃綠色或蘋果綠色,唇瓣色淡或有時帶白色或淡黃色,有檸檬香氣。

3、長葉蘭

  • (1)附生植物,產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脫),生於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花期10月至次年1月。
  • (2)葉帶形、5-11枚,總狀花序具3-7朵或更多的花,萼片狹長圓狀倒披針形,花瓣鐮刀狀,唇瓣近橢圓狀卵形,萼片與花瓣綠色、有紅褐色脈和不規則斑點,唇瓣淡黃色至白色、有紅褐色脈和斑點,有香氣。

4、虎頭蘭

  • (1)附生植物,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花期1-4月。
  • (2)葉帶形、4-6枚,總狀花序具7-14朵花,萼片近長圓形,花瓣狹長圓狀倒披針形,唇瓣近橢圓形,萼片與花瓣蘋果綠或黃綠色、有深紅色斑點,唇瓣白色至奶油黃色、有栗色斑點與斑紋,有香氣。

[3]

防治方法

  • 1、蘭花白絹病又稱白絲病、菌核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4至5月開始侵染,6至8月發病高峰期。
  • 2、病菌以菌核在土中或肥中及未腐爛的殘體上越冬,翌年萌發,在土中蔓延,從蘭葉基部侵入為害,可以借流水、灌溉水、雨水濺射和施肥傳播。
  • 3、土壤偏酸,發病最嚴重,高溫多濕天氣易誘發病害。
  • 4、此病易在偏酸(pH值小於5.3)時發病,可在基質中拌入1/10體積比的草木灰,使pH值6.5左右。
  • 5、新芽長出土面後,每周用0.05%氯黴素噴施一次,連噴2至3次,可以預防細菌感染,也可澆噴阿斯匹林1500倍液,以增強蘭株免疫力,阻止病菌侵入、擴散。
  • 6、將染有菌絲的基質取出,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給其餘基質消毒,撒入新鮮草木灰,還要將病根剪除,噴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消毒。
  • 7、剪去病葉,將全株浸於10%的硫酸銅溶液中消毒,或者用醫用氯黴素針劑2000倍水溶液淋施病株,每日一次,連澆3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