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牡丹(毛茛科、芍藥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中之王」
圖片來自 360百科

開花的種類——牡丹(毛茛科、芍藥屬植物)

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中國國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牡丹勝出,得票高達79.71%。

「國色天香」
圖片來自 360百科

牡丹(學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牡丹
  • 英文名稱:Peony
  • 拉丁學名: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
  • 別 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洛陽花、富貴花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亞 科:芍藥亞科
  • 屬:芍藥屬
  • 種:牡丹
  • 變 種:2變種
  • 命名者及年代:Andr.,1804
富麗堂皇
圖片來自 360百科

植物學史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市發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現醫學簡數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從南北朝「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至今。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牡丹發生了變異,出現了許多花大色艷的品種,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栽培範圍由長江、黃河流域諸省向全國擴大。如今已擴展到中國東北、東南,以及內蒙、新疆、西藏、台灣等地。

牡丹栽培源於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在漢代1932年的《柏鄉縣誌》記載劉秀曾躲入彌陀寺的牡丹花間,避掉王莽大將王朗軍的追兵,劉秀稱帝後,遂賜名「漢牡丹」。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久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

「牡丹」這一名稱的出現,標誌着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範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據柳宗元《龍城錄》記載:「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易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唐皇李隆基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本,色樣各不同。」當時的「藝人」因受社會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絕技」是不外傳的。所以,宋單父種植牡丹的「絕技」使後人「不能知其術」。但是,從「植牡丹一萬本(株),色樣各不同」來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

在唐代,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據《杜陽雜記》記載:「高宗宴群臣賞雙頭牡丹。」《酉陽雜俎》載:「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劇談錄》載:「慈恩寺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五六百花,繁艷芬馥,絕少倫比。」當時,刺激牡丹種植業發展的原因,不僅是牡丹被眾多的人們喜愛,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而且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唐國史補》載:「人種以求利,本有值數萬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眾多的品種,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說,唐代已開始嘗試牡丹的熏花試驗,據《事物紀原》記載:「武后詔游後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這雖為傳說,但從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獨遲」的原因,是當時的人們還沒有真正掌握其生長規律而造成熏花的失敗,使其不能與其它花卉同放。

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據宋《清異錄》記載:「後唐莊宗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有百藥仙人、月宮花、小黃嬌、雪夫人、粉奴香、蓬萊相公、卵心黃、御衣紅、紫龍杯、三支紫等品種。」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擇地、花性、澆灌、留蕾、防蟲害、防霜凍以及嫁接、育種等栽培方法,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善的成熟經驗。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載:「種花必擇善地,盡去舊土,以細土用蘞末一斤和之」,「白蘞能殺蟲,此種花之法也」。《洛陽花木記》中載:「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則根不行,而花不發旺,以瘡口(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好。」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對栽培牡丹十分嚴格,從選地到種植都十分講究,這也許是洛陽牡丹能夠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

南宋時,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陽、開封移向南方的天彭(四川彭縣)、成都、杭州等地。在這些栽培地,首先引種了北方較好的品種,並與當地的少量品種進行了雜交(天然雜交),然後通過嫁接和播種的方法,從中選出更多更好的適宜南方氣候條件的生態型品種。陸游著的《天彭牡丹譜》中記述了洛陽牡丹品種70餘個。明清時,中國牡丹的栽培範圍已擴大到安徽的亳州、山東的曹州、北京、廣西的思恩、甘肅的河州等地。《松漠紀聞》記述了黑龍江至遼東一帶種植牡丹的情況: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園地,植牡丹多至二三百本,有數十叢者,皆燕地所無。另據《思恩縣誌》記載:「思恩牡丹出洛陽,民宅多植,高數丈,與京花相艷,其地名小洛陽。」這說明當時牡丹北至黑龍江,南至廣西。明清時關於牡丹著述更多,薛鳳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書》,從牡丹的種、栽、分、接、澆、養、醫、忌八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的總結。乾隆年間編纂的《洛陽縣誌》列古代和當時品種共169個。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據《曹州牡丹-附記七則》載:「右安門外草橋,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種花為業,冬則溫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進御矣。」再據《五雜俎》載:「朝遷進御常有應時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時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數十金。」這時的催花技術己達到相當的水平,此技術至今還在採用。

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菏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礎上,使牡丹的栽培技術又得到了新的發展。同時,中國還出版了一批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如劉淑敏等編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澤圃等主編的《洛陽牡丹》等等。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了充實和發展,作了一些理論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德國、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

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中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至1850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和東印度公司將中國牡丹引入荷蘭,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美國於1820-1830年,才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後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的牡丹品種。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國外也用於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厘米,每年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形態特徵

概述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原生牡丹變種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落葉小灌木,高1-1.5米;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常3-5裂;初夏開白色、紅色或紫色花,花單生大型;雌蕊生於肉質花盤上,密被細毛。

紫斑牡丹(變種):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papaveracea (Andrews) Kerner

與牡丹的區別:花瓣內面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葉為二至三回羽狀複葉,小葉不分裂,稀不等2-4淺裂。花大,花瓣白色。分布於四川北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太白山區)。生海拔1100-28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中。在甘肅、青海等地有栽培。根皮供藥用,稱「丹皮」;為鎮痙藥,能涼血散瘀,治中風、腹痛等症。

矮牡丹(變種)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var. spontanea Rehder

與牡丹的區別:葉背面和葉軸均生短柔毛,頂生小葉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長4-6厘米,寬3.5-4.5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再淺裂。產自中國陝西延安。生山坡疏林中。

種群分類

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中原

歷史沿革:中原品種群的栽培歷史最為悠久,中國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於中原(黃河中、下游)地區。成為中國牡丹園藝品種體系形成的主線。中原是中國牡丹園藝品種的發祥地。

栽培分布: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省。分布中心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和北京。實際上中原牡丹品種的栽培分布,向南在上海、杭州;向東已在青島、煙臺,向西在甘肅蘭州,向北在長城以南都能正常開花。如今經防寒越冬,已在黑龍江的哈爾濱、大慶、牡丹江、尚志以及到青海西寧等地也能露地栽培,正常開花;稍加防寒即可安全越冬。可見中原品種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在國外,已經引種栽植到日本、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新加坡等國。

野生原種:主要野生原種是矮牡丹(Paeomia spontanea)如紫斑牡丹(P.rockii) ,在楊山牡丹(P.ostii)也參與了中原牡丹品種的形成。

主要特點

  • ⑴本品種群植株高低不一,一般情況下,較其它品種群為矮。但有楊山牡丹血統的少量品種,則株型較高。本品種群葉形變化較多。
  • ⑵品種群中部分品種花瓣基部具有深色斑或深色暈,顯示帶有紫斑牡丹的血緣。形成中原品種群的3個野生原種中,只有紫斑牡丹花瓣基部具有墨紫色大斑, 而矮牡丹和楊山牡丹在花瓣基部只稍有淡紫色暈。
  • ⑶花型種類最為齊全。
  • ⑷花色多樣,富於變化。有白、粉、紅、紫、墨紫、綠、淡黃、雪青等色和複色,色彩濃淡富於變化,在4個品種群中,花色最為豐富。
  • ⑸品種多達500多個,在4個品種群中數量最多。

主要用途

觀賞價值

牡丹色、姿、香、韻俱佳花大色艷花姿綽約韻壓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為墨紫色、白色、黃色、粉色、紅色、紫色、雪青色、綠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為早花、中花、晚花類,依花的結構分為單花、台閣兩類,又有單瓣、重瓣、千葉之異。牡丹栽培和研究愈來愈興旺,品種也越來越豐富,中國產有五百餘種,着名品種有姚黃、魏紫、趙粉、二喬、梨花雪、金輪黃、冰凌罩紅石、瑤池春、掌花案、首案紅、葛巾紫、藍田玉、烏龍臥墨池、豆綠等等。清程先貞詠「春煙籠寶墨,入夜看來難。恐奏清平調,楊妃硯滴干」,足見此時已有色與暗夜無異的黑牡丹品種出現,而江蘇鹽城便倉產的枯枝牡丹,竟然「奇在一放十二瓣,如果是閏年,就一定是十三瓣,而且枝幹枯黃……一離開便倉,花即變種」。

中國菏澤、洛陽均以牡丹為市花,菏澤曹州牡丹園、百花園、古今園及洛陽王城公園、牡丹公園和植物園,每年於4月15至25日舉行牡丹花會。蘭州、北京、西安、南京、蘇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觀。此外,牡丹的形象還被廣泛用於傳統藝術,如刺繡、繪畫、印花、雕刻中。

食用價值

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箋》載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譜》謂:「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擇洗淨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國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鮮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製作名菜的。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藥用價值

藥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藥,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藥。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藥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藥用。

丹皮以安徽、四川產量大,安徽銅陵鳳凰山為牡丹皮之鄉,所產丹皮質最佳,習稱鳳丹。丹皮以皮厚、肉質、斷面色白、粉性足、香氣濃、亮星多者為佳。藥材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1-4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亮星,牡丹酚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飲片為淡粉紅色彎月狀或環狀薄片。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等證。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黃芪苷,除觀賞外還可入藥,用於調經活血

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詩畫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

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宋代有十幾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由於牡丹花花型優美,顏色絢麗、清雅,因此是當代畫家們經常表現的題材,如余致貞、吳玉陽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賦,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數見不鮮。

國花

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2019年7月23日,中國花卉協會通報國花調查情況。通報稱,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統計顯示,同意牡丹為國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為國花的占12.30%;第三名,同意蘭花為國花的占2.48%;第四名,同意荷花為國花的占1.89%。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幸福,確定國花,時機成熟。

經組織專家研究討論,中國應確定「一個國花」,確定國花的基本條件:一是起源於中國,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分布廣泛,品種資源豐富;二是花姿、花色美麗大氣,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性格特徵;三是文化底蘊深厚,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四是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了評選,中國花協專門於2019年2月成立了國花評審小組。6月29日,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花卉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花評審專家研討會,32名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對確定中國國花進行研究討論。此次投票已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授權。投票一經發出,引起網友熱議,大量網民投票參與。據相關媒體報道,7月17日,中國花卉協會的工作人員董燕向記者表示,截至7月16日晚上11點,總共有6萬多的投票,投票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選擇牡丹。此次投票「只是收集民情民意」,把意見收集起來供上級參考,國花最終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

市花

牡丹是中國彭州、洛陽、菏澤、銅陵、寧國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牡丹在中國稱為花之富貴者也。

花語

花型寬厚,被稱為百花之王,有圓滿,濃情,富貴,雍容華貴之意。生命,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高潔,端莊秀雅,儀態萬千,國色天香,守信的人。

典故

武則天與牡丹

在一個隆冬大雪飄舞的日子,武則天在長安游後苑時,曾命百花同時開放,以助她的酒興。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誰都知道,各種花不僅開花的季節不同,就是開花的時刻也不一致。紫羅蘭在春天盛開,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爭艷在深秋,梅花斗俏在嚴冬;薔薇、芍藥開在早上,夜來香、曇花開在夜間。所以,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但是百花懾於武后的權勢,都違時開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葉,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艷,錦繡成堆。這更氣壞了武后,下令用火燒死牡丹,不料,牡丹經火一燒,反而開的更是紅若煙雲、亭亭玉立,十分壯觀。表現了牡丹不畏權勢、英勇不屈的性格。

隋煬帝與牡丹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於東都洛陽開闢西苑。隋煬帝好奇花異石,曾三下江南搜尋。並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據唐人的記載:「煬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牡丹,有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等名貴品種。」

楊貴妃與牡丹

唐朝開元年間,宮廷內開始重視牡丹,並在興慶東沉香亭前、驪山行宮等處,栽植數種紅、紫、淺紅、通白等色牡丹。花初開,楊貴妃帶眾宮女游賞花間,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載:「楊國忠初因貴妃專寵,上賜以木芍藥(即牡丹)數本,植於家。」據載,因貴妃專寵,喜愛牡丹,唐明皇也作為寵愛之物把牡丹賜給了她的哥哥。

歐陽修與牡丹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歐陽修在洛陽作推官時,發現「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皆插花。花開時,士庶況為遨遊」。據載,當時的洛陽城,無論民家,還是官院,植滿牡丹。歐陽修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歷史、栽培、品種以及風俗民情做了詳盡的考察,寫成了中國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

蒲松齡與牡丹

蒲松齡,清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蒲松齡在其《聊齋志異》: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聞曹州牡丹甲齊、魯,心嚮往之。適以他事如曹,因假縉紳之園居焉。時方二月,牡丹未華,惟徘徊園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並寫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話故事。 [1]

毛澤東與牡丹

毛澤東生前非常喜愛牡丹,1935年,毛澤東率領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延安,在嚴酷的戰爭間隙,一天率領周恩來、朱德等去延安萬花山賞牡丹,在牡丹叢中對身邊人說:「這裡是一幅天然牡丹圖,一定要好好保護,等到全國解放了,可以在這裡修建一座人民公園。」1950年冬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花園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腳步,跟身邊工作人員講起武則天與牡丹的故事並意味深長地說:「年輕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強暴,才能擔當起重任。」

牡丹的養殖方法、注意事項及繁殖方法

唐代徐凝的《牡丹》中曾寫道「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正是說明牡丹乃是城中一景,也說明了牡丹在很久的唐代就已經成為城中的栽植景物,牡丹在我國洛陽最為出名,在其他各地也均有栽植。牡丹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屬於多年生落葉灌木,唐代劉禹錫的《賞牡丹》的「賞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說明牡丹花很受歡迎,牡丹花色澤艷麗,有「花中女王」的美麗稱號。 [2]

牡丹容易養殖嗎?

牡丹的生長習性,牡丹一般在春末夏初的4-5月份盛開,也有早春的年份,牡丹一年只開一次花。

牡丹喜歡中性或者微鹼性土壤,要注意防止酸雨哦!牡丹在微酸性土壤中反而長勢不好。所以在土壤選擇上要注意!可以在土壤中摻些熟化過的石灰粉末,切記不要摻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會放熱,有將牡丹根燒傷的風險,如果只有生石灰,要先進行熟化(可就是摻水,水淹沒過石灰靜置一周就會熟化,熟化過程要注意安全,溫度還是很高的,曾經小編老李小時候,就在農村老家蓋房子熟化石灰的時候,用放出的熱煮過鴨蛋,真的能把鴨蛋煮熟),所以在選擇土壤時選擇微鹼性、疏鬆透氣好的砂土,黏土透氣性差儘量不要選用。

牡丹喜歡光照,但是牡丹不喜歡強光,尤其是夏季正午時分,要注意遮陽,更不能在夏季強光下往葉片上灑水,很容易燙傷葉片,出現病害,可以在春秋兩季放在陽台上光照充足處,在春季陽光照充足和缺少光照的對比是很明顯的,光照充足時,葉片更為大,花苞也更大。缺少光照時表現為矮小,葉片、花苞、枝幹都矮一節。在夏季高要注意在10:00-15:00高溫時分的遮陽,可以拉上窗簾為其遮蔭。牡丹很耐旱,澆水時要視乾濕情況,儘量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冬季要注意控水,防止土壤潮濕造成爛根,影響春季植株生長。牡丹屬於耐凍植物(可以參照河南氣溫,冬季結冰颳風,對植物來年生長無影響,凍不死)。

牡丹屬於深根系植物,一般情況下,根深的植株植株較高,較茂盛,牡丹也確實如此,生長速度確實很快,長得也高,所以要及時修剪。所以每1-2年就要修剪一次根系,最好在小苗時期,將主根切斷,防止紮根過深,影響根系伸展,牡丹的根系很發達的,不需要擔心栽不活,因為牡丹可以扦插繁殖,意味着主要外界條件適宜無根也能生存,換盆時間可以選在初春,也可以選在也落之後的秋季、冬季,這時候適宜修剪。

牡丹枝條具有粗壯、空心的特點,修剪時要注意防止將木質化的徑裂,會影響美感,對植株生長也不利。牡丹每年都會長長很多枝條,修剪時間最後在葉落之後的秋冬季,切記不要過度修剪,以免將花芽修剪掉造成來年不開花。牡丹在養殖中要注意追肥,一年追3-4次肥即可, 建議選用有機肥,有機肥營養較全,春季追一次肥,開過花後,追加一次肥,如果不需要種子,儘量將果實摘去,以免浪費養分。秋季追一次有機肥,為來年開花做準備。

牡丹是怎麼繁殖的呢?

牡丹繁殖多採用扦插,也有用種子繁殖的,一般情況都是扦插,種子繁殖需要3年左右才能開花,而採用老枝扦插很快就能開花,只有採用不同花色雜交,培育新品種才採用種子繁殖。

牡丹花的生長習性與種類

牡丹花的生長習性

喜歡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歡陽光,亦可耐半陰,耐弱鹼,怕積水,怕烈日直射。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中。土壤粘性過重易生長不良。生長的適宜溫度在15~25℃,溫度在25℃以上進入休眠狀態。在17~20℃之間,開花最艷麗。牡丹花耐低溫,-30℃也可安全越冬。但北方寒冷地區冬季要注意保暖,以免凍傷。南方高溫高濕的環境,對牡丹的生長不利,因此在南方養護需要特定的條件才能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

牡丹花的種類

牡丹花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黃、粉、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和複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花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牡丹花的花語:牡丹花是百花之王,有有圓滿、富貴、雍容華貴之意。牡丹花也象徵着期待、淡淡的愛,用心付出,高潔、守信的人。



                                         植物篇:(牡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欣賞「牡丹」


牡丹「百花之王」

參考文獻